桂林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事件
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桂林有个初中生,为了一通叁个小时的电话,竟然花了整整八百块钱。刚听到这个消息时,我正捧着保温杯喝茶,差点被呛到——这得是什么天大的急事啊?
仔细打听才知道,原来这孩子是趁着家长晚上睡着后,偷偷用手机给异地的好朋友打了长途。本来以为顶多扣几十块话费,结果月初账单寄到家,鲜红的“800元”数字把他和家长都吓懵了。这事儿在小区传开后,邻居们议论纷纷,有人说现在孩子太不懂事,也有人纳闷:什么电话能聊叁个小时?
电话那头究竟在聊什么
我特意找学校老师了解情况。老师说,这个男生平时挺内向的,最近因为父母闹矛盾,家里气氛压抑。而那段时间,他最好的朋友刚随父母搬去外地。那天晚上,他躲在被窝里,把这段时间的烦恼、对朋友的想念都倒了出来。两人从班级趣事聊到游戏攻略,从期末考试聊到未来梦想...说着说着,竟然聊了整整叁个小时。
“孩子事后特别后悔,”老师叹着气说,“但他也红着眼眶告诉我,这几个月来,那是他第一次感觉有人真正在听自己说话。”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,也曾为重要的事情“挥霍”过。虽然方式不同,但那份心情,或许是一样的。
藏在账单背后的故事
这事儿在网上传开后,居然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共鸣。有位妈妈留言说,她女儿曾经为了给在外地打工的爸爸打电话,偷偷用了她叁百多话费。“当时我很生气,可孩子哭着说‘就想听听爸爸的声音’,我心一下子就软了。”
看来,每个离谱的话费账单背后,可能都藏着孩子没说完的心事。现在家家都有奥颈-贵颈,视频通话又免费,为什么偏偏要打收费的长途?那个桂林初中生后来解释说,他怕用网络通话会吵醒父母,而且...他觉得用“真电话”聊天,感觉更正式,更像大人之间的谈话。
听到这个理由,你是不是也会心一笑了?孩子的心思,有时候就是这么单纯又复杂。
随着桂林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事件逐渐传开,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开始关注这个现象。有心理咨询师指出,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,往往会有强烈的情感倾诉需求,当他们感觉身边的支持系统不足时,就可能采取一些非常规方式寻求连接。
这件事最触动我的,是那个孩子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:“我知道800块钱很多,可是...那叁个小时里,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。”
现在很多家庭,物质上什么都不缺,可孩子们的精神世界,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孤独。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忧,还需要被理解、被倾听的感觉。
说来也巧,就在上周,我又听说了一个类似的学生高价通话事件。这次是个高中女生,她用积攒的零花钱,给在国外留学的姐姐打了国际长途。虽然只有四十分钟,花了她两百多块,但她觉得特别值。“姐姐正在准备重要考试,我想亲口给她加油,发再多消息也比不上直接听到声音。”
看来,在孩子们心里,有些情感连接,确实无法用话费多少来衡量。
话说回来,八百块对普通家庭确实不是小数目。事情发生后,那个桂林男孩主动提出要用压岁钱还父母,还承包了家里叁个月的垃圾分类。而他的父母呢,在最初的震惊后,反而开始反思——孩子为什么宁可打长途找朋友,也不愿意跟他们谈心?
现在这家人订了新规矩:每周五晚上是“家庭茶话会”,每个人都要说说这周开心和不开心的事。据说效果还不错,男孩的话明显变多了。
回头想想这个桂林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事件,它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当下很多家庭的沟通状态。孩子们在成长,他们的情感需求在变化,而我们的沟通方式,是不是也该跟着变一变呢?
也许下次看到令人吃惊的“天价话费单”时,我们该先问问:“那天晚上,你究竟想和谁说话?又想说些什么呢?”问题的答案,可能比账单上的数字更值得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