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色品茶上课群,百色茶艺学习交流圈
茶香里的百色故事
你说巧不巧?我这个人吧,从小就爱往茶馆里钻。不是因为别的,就是喜欢那股子烟火气里透着的宁静。搬到百色没多久,偶然在网上看到了“百色品茶上课群”,当时心里一动,随手就加了进去。哪知道,这随手一点,竟然打开了一扇这么有意思的大门。
说是个群,其实更像是个老友记里的中央公园咖啡馆,只不过我们把场景搬到了线上。群主是个本地的老茶客,我们都叫他王叔。他常在群里发语音,声音慢悠悠的:“今天下雨咯,正好泡壶老白茶,你们谁试过配着陈皮喝?”就这么一句话,能把潜水的人都给炸出来。有人晒出自家的茶具,有人问陈皮怎么选,热闹得很。
在群里待久了,我才慢慢咂摸出味儿来。这个百色茶艺学习交流圈,教的远不止是泡茶的步骤。记得有次,一个刚入门的姑娘问,为什么她泡的茶总是苦。王叔没直接回答,反而问她:“你是用刚烧开的水直接冲的吧?性子有点急呀。”他接着解释,不同的茶叶像是不同性格的人,有的怕烫,有的则需要高温才能激发香气。这话听着是在说茶,细细一想,不也是在说为人处世的道理么?
上个月,群里组织了一次线下的茶会。那是我第一次把网名和真人对上号。地点就在右江边的一个小院子里,王叔带来了他珍藏的凌云白毫。当我们真正坐在一起,看着热水注入盖碗,茶香随着热气升腾起来的那一刻,感觉特别奇妙。平时在群里插科打诨的小李,斟茶时手势格外沉稳;那个总爱发茶叶照片的张姐,带来了自己烤的茶点,香甜不腻。我们聊茶,也聊生活里的琐碎,从工作压力到孩子上学,无所不谈。那个下午,茶杯里盛的仿佛不只是茶汤,还有每个人带来的故事。
这种面对面的交流,和在手机屏幕上打字的感觉完全不同。你能看到对方说话时的表情,能听到话语间的停顿,能感受到那份真实的温度。有个大哥说得实在:“在别的地方喝茶,喝的是味道;在这儿喝茶,喝的是人情味儿。”这话算是说到大家心坎里去了。
现在啊,每天早上睁开眼,我都会习惯性地看看这个百色品茶上课群又有什么新动静。有时候是分享一首适合喝茶时听的古琴曲,有时候是讨论哪个山头的春茶值得期待。它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,就像书桌上那套常用的茶具,不必刻意想起,但总在那里。
说来也怪,通过这个小小的百色茶艺学习交流圈,我不光学会了怎么辨别茶叶的好坏,怎么掌握水温和时间,更重要的是,我在这个原本陌生的城市里,找到了一种奇妙的归属感。每次捧起茶杯,看着金黄的茶汤,就会想起王叔常说的那句话:“茶嘛,说到底就是一片叶子遇见水的故事。”而我们这群人,不就是因为这片叶子,在这座叫百色的城市里,遇见了彼此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