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类似建筑称谓
最近在东莞大学城附近溜达的时候,总听到同学们提起“炮楼”这个说法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见这个称呼还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,这年头哪来的炮楼呢?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大家说的是学校周边那些又高又密的出租公寓。
这些楼房确实挺特别的,往往都在不太宽敞的地面上拔地而起,密密麻麻的窗户一个挨着一个。白天看过去,阳台上晾晒的衣服五颜六色,像是给楼房穿上了花衣裳。到了晚上,亮起的灯光在远处看去,真有点像军事堡垒里的观察窗。
这些建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
我琢磨着,这个称呼可能和这些楼房的外观有关。它们通常比周围的建筑要高出一大截,外墙上密密麻麻的窗户排列得整整齐齐。从某个角度望过去,确实有点像老电影里的防御工事。再加上住在里面的基本都是学生,这个有点戏谑的称呼就这么传开了。
和几位住在附近的同学聊天时发现,大家对“炮楼”这个说法都已经习以为常了。有个同学笑着说:“刚开始觉得这个称呼挺奇怪的,后来想想还真形象。你看我们这栋楼,住着上百个学生,每天上下学时间,楼道里人来人往的,可不就像个热闹的据点嘛。”
周边类似的建筑该怎么称呼
除了“炮楼”,大学城周围其实还有不少类似的建筑,学生们给它们起了各式各样的外号。比如说,那些楼层较矮但房间特别多的出租屋,有人管它们叫“蜂窝”。这个比喻也挺生动的,想想看,每个小房间就像蜂巢里的一个小格子,住着忙碌的学生们。
还有一种比较新的公寓楼,外观装修得时尚一些,租金自然也贵点。这些楼被同学们戏称为“贵族楼”,虽然带着点调侃,但也确实反映了它们的定位。不得不说,学生们的创造力还是挺丰富的,每个称呼都抓住了这些建筑的特点。
有时候走在校园里,能听到这样的对话:“你住哪个楼啊?”“我住那边那个‘炮楼’,你呢?”“我在‘蜂窝’那边。”这些称呼已经成了学生们之间的暗号,一说大家都明白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建筑之所以会大量出现在大学周边,主要还是因为学生住宿需求大。学校宿舍有限,很多同学不得不到校外找房子住。市场需求这么旺盛,自然就催生出了这些专门面向学生出租的楼房。
住在这些楼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呢?我认识的一个大二学生说,虽然房间不大,但胜在离学校近,而且周围都是同学,平时串个门、讨论作业都很方便。不过他也提到,有时候确实会觉得有点拥挤,特别是早晚高峰等电梯的时候。
这些建筑的存在,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生社区文化。楼下常常能看到各种小店,卖早点的、复印资料的、修理电脑的,都是围绕着学生需求开的。走在这些楼宇之间,能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到,这些别称虽然带着玩笑成分,但也确实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。它们不仅是遮风挡雨的住所,更是学生们离开家庭、开始独立生活的第一个小天地。
也许再过些年,当这些学生毕业离开,回想起大学时光,除了教室和图书馆,这些被戏称为“炮楼”、“蜂窝”的建筑,也会成为青春记忆里独特的一部分。那时候再提起这些称呼,恐怕会带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