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喀则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知道是卖的,附近的人如何识别是卖的
最近和朋友聊天,突然被问到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:在日喀则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,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在做买卖的?这话一下子把我给问住了,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门道。
其实微信附近的人本身是个社交功能,但就像集市里有人摆摊有人闲逛一样,这里面确实混着些做生意的。咱们普通人想分辨出来,得注意几个细节。
从头像和昵称就能看出端倪
你要是看到头像是商品图片,昵称直接带着“特产”“代购”这类字眼的,那基本没跑了。我在日喀则这边观察过,卖牦牛肉干的经常用红色背景的产物图,卖唐卡的会把作品局部做头像。有次我刷到个头像特别漂亮,点开一看昵称写着“藏式手工艺品批发”,这意图就太明显了。
不过现在很多商家也学精了,开始用普通人的生活照当头像。这时候就得看看相册了——如果朋友圈全是商品展示,隔叁差五发价格和联系方式,那八成是在做生意。我遇到过个账号,头像是个穿藏装的姑娘,结果朋友圈连续十天都在发不同角度的绿松石照片,这就不太像普通用户了。
打招呼的方式很关键
主动找你聊天的,开场白要是“需要特产吗”或者“看看货吗”这种,基本就是商家没错。我有次刚通过好友申请,对方直接发来一段语音:“朋友,正宗的藏红花要吗?”这直截了当的,想误会都难。
还有些会更含蓄些,先问你“来旅游的?”或者“需要导游吗?”,聊着聊着就开始推荐商品。这种算是比较聪明的,但聊上几句就能感觉到,他们的话题总会往买卖上引。
现在想想也理解,在日喀则这样旅游业发达的地方,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找客户确实是个方便的法子。毕竟游客来了总要带点特产回去,这种供需关系自然而然就形成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真想买特产,通过这种方式确实挺方便。价格往往比景区商店便宜,还能直接和卖家沟通。只是要注意辨别真伪,最好能当面交易,看清楚商品质量再付款。我认识个常来日喀则出差的朋友,他就通过附近的人认识了个卖藏药的,现在每次来都固定在那家买。
当然了,也不是所有主动打招呼的都是商家。有时候确实是本地人想交朋友,或者游客问路。怎么区分呢?主要还是看聊天内容和频率。纯粹聊生活、聊风景的,一般都是真网友;叁句话不离买卖的,那就是在做生意了。
这种通过日喀则微信附近的人识别卖家的方法,说到底还是要多观察。就像认人一样,接触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来。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交易方式,在日喀则这样的城市会越来越常见。
要是你也在日喀则,不妨打开附近的人看看,说不定能发现不少有趣的账号。既能了解本地风物,又能淘到特色商品,何乐而不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