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定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相近学生叁小时百人约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6:24:34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个百人学生的午后

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“康定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”这事儿,刚开始还以为是什么特别的活动。后来问了当地朋友才弄明白,原来就是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学习小组,大概百来人,每次凑在一起学个叁小时左右。这种“相近学生叁小时百人约”的模式,倒是在年轻人中间慢慢传开了。

说起来挺有意思的。现在孩子们放学后,不像我们那会儿要么回家写作业,要么上网课。他们更愿意找个地方扎堆学习。可能是学校旁边的书屋,可能是文化中心的空教室,有时候干脆就在广场的树荫下。一百来个学生安安静静地坐着,各自忙活自己的功课,那场面还挺壮观的。

我特意去看了两次。第一次去的时候差点没敢进门,透过玻璃窗看见里面黑压压的人头,还以为是哪个补习班下课呢。推门进去才发现,安静得只能听见翻书和写字的沙沙声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坐在角落,面前摊着五六本参考书,眉头皱得紧紧的;旁边两个女生偶尔低声交流几句,又马上埋下头继续写题。

问了几个人才知道,这种“康定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”的形式完全是自己组织的。有个叫小卓的高二学生告诉我:“最开始就是几个同学约着一起写作业,后来人传人,慢慢就多了。”他说一个人在家容易分心,到这里看见大家都在学,自己也不好意思玩手机了。

说实话,这种氛围确实挺感染人的。我记得有个初中小姑娘,本来在玩橡皮,抬头看见周围人都在认真学习,默默把橡皮收起来,掏出数学练习册。这可能就是同龄人之间的带动作用吧,比老师家长说多少遍都管用。

不过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自主学习也不容易。场地就是个大问题,学生们得提前好几天打听哪里有空地。天气好的时候还好说,万一下雨就得临时找地方。有次突然下雨,百来号人抱着书本四处找躲雨的地方,最后挤在公交站棚下面继续学习,路过的司机都放慢了车速看。

时间把控也是个技术活。叁小时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。学生们通常会把时间分成几段,中途休息十来分钟。这时候就能看见他们活泼的一面了,互相分享零食,聊聊学校的趣事,活动活动筋骨。但铃声一响,又都自觉地回到座位上。

这种“相近学生叁小时百人约”能坚持下来,确实挺让人佩服的。现在诱惑这么多,手机游戏、短视频,随便哪个都比做题有意思。能主动花叁个小时专注学习,这群孩子不简单。有个学生跟我说:“在这里学叁小时,比在家磨蹭一天效率还高。”

看着他们认真学习的侧脸,忽然觉得教育这件事,有时候真不需要太多花哨的东西。合适的氛围,共同的目标,再加上那么点同伴之间的默契,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这些在康定附近的年轻人,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学习的节奏。

傍晚时分,叁个小时到了,学生们开始收拾书包。有人伸着懒腰,有人讨论着刚才遇到的难题,叁叁两两地结伴离开。明天,或者后天,他们可能又会出现在某个地方,继续这场特别的“康定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”。这样的场景,在这个高原小城渐渐成了寻常风景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