溧阳附近100块钱的爱情,溧阳周边百元情感故事
老街拐角的奶茶店还亮着灯,李娟搓着冻红的手站在柜台后,听见门铃响时下意识扬起微笑。进来的是个穿工装的年轻人,他从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:“要杯最便宜的。”
这已经是本周第五个只要清茶不加珍珠的顾客。溧阳开发区新建的电子厂开始招工后,街上突然多了许多这样的年轻面孔。他们坐在塑料凳上慢慢啜饮叁块钱的绿茶,像候鸟在暖流里短暂停泊。
硬币在收银台叮当作响
小陈每次都会多付两枚硬币:“存在这儿。”他指的是玻璃罐里那些闪着银光的零钱,那是给忘带钱包的客人应急用的。直到某个雨夜,他红着脸问能不能用积攒的硬币换把伞——好送晚班的女工回宿舍。后来罐子见底时,人们总能看到柜台上摆着新迭的千纸鹤。
菜市场豆腐摊的周婶说得直白:“现在的小年轻处对象,看场电影都嫌贵。”她常看见小情侣合买五块钱的豆浆油条,你一口我一口分着吃。有回听见女孩嗔怪男友乱花钱,只因他买了十块钱两支的糖葫芦。
老邮局后面的梧桐道成了新景点。下班后总能看到并肩散步的身影,手里提着超市打折时买的薯片。月光把影子拉得很长,他们谈论流水线上的趣事,或者老家屋后的枇杷树。偶尔有电动车驶过,车灯会照亮紧紧交握的手。
这些藏在褶皱里的温柔,让我想起邻居张大爷总念叨的往事。叁十年前他追张大妈时,攒了叁个月工资买辆凤凰牌自行车,载着她骑过尘土飞扬的乡间路。现在年轻人用共享单车载心爱的姑娘,后座姑娘攥着他衣角,笑声惊起田埂上的白鹭。
或许真正的感情从来不需要标价。那些省下来的钱,最终都变成深夜加班时的一句“记得吃晚饭”,变成冬夜里同时递到对方面前的暖手宝,变成手机相册里存满的丑照和视频。开发区路灯下依偎的身影渐渐拉长,像浸透蜜糖的丝线。
如今奶茶店的玻璃罐换成了更大的,里面除了硬币,还有折成心形的便利店小票。小陈和那个晚班女工结婚时,给整条街的商铺都送了喜糖。糖纸在阳光下闪闪发亮,像极了爱情最初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