潞城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,潞城大学城学生容易联系吗
最近有朋友问我,想到潞城大学城找学生做社团活动,但心里直打鼓——那里的学生到底好不好联系啊?这个问题还挺有意思的,正好我前阵子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往那边跑,就来聊聊我的观察。
说实话,第一次去潞城大学城的时候,我也犯过嘀咕。坐着公交穿过那片崭新的教学楼,看着路上叁五成群的学生,心里还在想:这些年轻人会不会不太愿意和校外的人交流?可后来发现,完全不是这么回事。
校园里的交流其实挺简单
记得有次在食堂借校园卡蹭饭,那个大二的男生特别爽快,边刷卡边和我聊起他们系的篮球赛。后来在图书馆问路,两个女生直接把我领到了要找的阅览室。慢慢地我明白了,潞城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这个问题,关键要看你怎么接触他们。
现在的大学生和十年前真不一样了。他们更习惯通过线上方式联系,比如社团招新都在微信群里发二维码,各种活动海报上都印着蚕蚕群号。你要是直接上前搭话,他们可能会有点拘谨,但如果在合适的平台发起话题,回应的人还真不少。
我认识一个开文创小店的朋友,他就在学生论坛发了个“寻找校园设计师”的帖子,不到两天就收到十几份投稿。后来他和我说,潞城大学城学生容易联系吗这事儿,关键在于找到他们常驻的“网络根据地”。
不过话说回来,线下接触也有门道。我发现运动场、社团活动室这些地方,学生们会更放松。有次在网球馆看比赛,随便夸了句“这记扣杀漂亮”,旁边几个男生就主动给我讲解起比赛规则来了。
要说最难接触的时候,大概是考试周吧。那段时间图书馆座无虚席,每个人都埋着头复习,这时候去打扰确实不太合适。但平时的话,大部分学生都挺愿意交流的,特别是聊到他们感兴趣的领域。
现在很多院系都搞了“公司导师”项目,每周都有校外人士来开讲座。上次参加经管学院的职场分享会,结束后被五六个学生围着加微信,他们说是想多了解行业情况。这种主动求联系的态度,让我挺惊讶的。
当然啦,每个学校氛围不太一样。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可能内敛些,艺术院校的更外向点。但总体来看,只要你的来意明确,态度真诚,他们通常都不会拒绝交流。
最近还有个发现:学校里的公益类活动特别能拉近距离。上个月帮环保社团拍宣传照,那些学生不仅全程配合,还热情地介绍他们的垃圾分类项目。活动结束后,社长还特意发消息感谢,说希望以后多合作。
所以啊,要是你现在问我潞城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,我的回答是:比想象中容易多了。重要的是换位思考——谁愿意和来路不明或者目的不纯的人深聊呢?只要找准时机、用对方法,这些年轻人其实很乐意打开话匣子。
对了,最近他们还在校门口摆了“新生咨询台”,连校外人士问路都会耐心解答。这种开放的态度,或许就是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