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课堂习茶品茗日常
走进常州某中学的教室,你可能会闻到淡淡的茶香。这不是什么教职工休息室,而是正儿八经的学生课堂。几个同学围坐在茶席前,手法生疏却认真地冲洗着茶具。
“第一次端盖碗的时候,我被烫得差点跳起来。”高二学生小陈不好意思地笑着,“现在总算知道怎么拿才不会被烫到了。”他边说边给旁边的同学斟上一杯金黄色的茶汤,动作已经熟练不少。
从陌生到熟悉
刚开始,不少家长心里直打鼓:孩子在课堂上泡茶,这能学到什么?别说家长了,就连很多学生自己刚开始也摸不着头脑。小王同学就坦白地说:“我最初以为就是换个花样玩,没想到还真不简单。”
确实不简单。光是学习茶叶的种类就够大家头疼一阵子了。绿茶、红茶、白茶、黄茶、青茶、黑茶……原来茶还有这么多种类?来自溧阳的同学还带来了家乡的白茶,让大家品鉴比较。“原来我们常州本地就有这么好的茶!”同学们惊讶地发现。
不过最让大家感兴趣的,还是亲手泡茶的环节。看着老师行云流水的动作,觉得挺容易,等到自己上手,问题就来了——水温控制不好,茶叶放太多,浸泡时间把握不准……各种各样的状况都出现了。有同学泡的茶苦得皱眉,也有人泡得太淡像白开水。但渐渐地,大家开始掌握门道,也能泡出一杯像样的茶了。
在这个过程中,常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已经不仅仅是课程名称,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日常。茶艺老师李老师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“学生们泡茶时说话声音会不自觉地放轻,动作也慢了下来。这种专注和耐心,在其他课堂上很少见到。”
茶香里的收获
这门课不只是在教泡茶技巧。语文老师在茶文化环节给大家讲解茶诗词,历史老师讲述茶马古道的故事,连生物老师都来讲解茶叶的生长过程和成分。小张同学兴奋地说:“没想到一杯茶能把这么多科目都串起来!”
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。原本坐不住的小刘同学,现在能安静地泡完一壶茶;性格急躁的小杨学会了等待合适的水温;就连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小赵,也能在品茶时说出自己的感受:“这个茶有花香,回味是甜的。”
家长们也注意到了孩子的变化。一位家长在班级群里分享:“我家孩子昨天居然主动给我们泡茶,还教我们怎么品茶。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!”
茶具碰撞的清脆声,热水注入的哗啦声,教室里弥漫的茶香,还有同学们轻声交流的感受——这些都构成了常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的独特画面。这门课没有考试,却让同学们学到了课本之外的东西。
小陈同学现在已经成了家里的“茶专家”,连他爸爸买茶叶都要先问问他的意见。“以前总觉得传统文化离我们很远,现在才知道,它就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给新来的同学演示如何品茶,“先闻香,再小口喝,让茶汤在嘴里停留一下……”
窗外下课铃声响起,但同学们似乎都不急着离开。茶壶还在冒着热气,茶杯里的茶汤在阳光下闪着琥珀色的光。这堂特别的课,还在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