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阜品茶上课群辩辩,曲阜茶艺学习交流群辩辩
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“曲阜品茶上课群辩辩”,说实话刚看到这个群名时我还愣了一下。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上课呢?抱着几分好奇,我扫码进了那个叫“曲阜茶艺学习交流群辩辩”的群聊。
群里挺热闹的,消息提示音叮叮咚咚响个不停。有人问:“明天下午的茶艺实操课还照常吗?”底下立刻有人回复:“在古城门旁边的茶室,记得带自己的品茗杯。”看着这些对话,我才慢慢明白,原来这不只是个普通的喝茶群。
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缘分
记得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,茶艺老师是个温婉的女士,她没急着教我们泡茶,而是先让大家传看几片干茶。“你们看,这是去年的日照绿,这是今年的新茶,能看出区别吗?”我们几个新手互相看看,都摇了摇头。她笑了:“没关系,咱们慢慢来。喝茶这件事,急不得。”
那个下午,我学会了怎么温杯、投茶、注水。老师说水要沿着杯壁缓缓而下,不能直接冲在茶叶上。我试了好几次,手总是抖,水洒得到处都是。旁边的大姐看出了我的窘迫,悄悄告诉我:“我刚学时比你还笨呢,多练几次就好了。”这句话让我松了口气。
说来也怪,自从开始认真学茶,生活节奏不知不觉就慢下来了。以前喝茶就是牛饮解渴,现在会不自觉地观察茶汤颜色,闻闻香气,小口品味。群里有个老茶客说得好:“茶这东西很实在,你怎么对它,它就怎么回报你。”
茶香里的烟火气
最让我惊喜的是,这个“曲阜品茶上课群辩辩”不只是在讲那些高深的茶道。上周末我们办了个“茶叶盲品会”,大家带来自家的茶,混在一起编号,然后互相猜是什么品种。有人把龙井认成了毛峰,把大红袍当成了单丛,闹出不少笑话。
但就在这些笑声中,我居然真的能分辨出不同茶叶的细微差别了。比如日照绿有股板栗香,而崂山绿更鲜爽一些。这种体验很奇妙,就像突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群里除了聊茶,也会聊生活。谁家的孩子考学啦,哪家菜市场的蔬菜新鲜啦,都是些琐碎的日常。但这些闲聊让这个群变得特别有人情味。有次我感冒了,在群里随口一提,立刻有人推荐喝老白茶,还有位阿姨说要给我带点自家晒的陈皮。
慢慢地我发现,曲阜茶艺学习交流群辩辩对我来说已经不只是一个学知识的平台。它更像是个驿站,让忙碌的现代人有个地方停下来,喝杯茶,聊聊天。在这里,我们不仅学会了品茶,更学会了品味生活。
前几天群里在讨论要不要组织一次茶山之旅,去看看茶叶是怎么从树上采摘下来的。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。毕竟,对于茶的故事,我才刚刚读到第二章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