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鞍山同城喝茶上课,本地品茶学习交流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0:36:46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朋友圈看到“马鞍山同城喝茶上课”的活动,第一反应还挺新鲜。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和上课扯上关系了?怀着几分好奇,我上周六特意去了趟雨山湖边的茶社。

进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,十来个人围着长条茶桌坐着。穿棉麻衬衫的王老师正在温杯,看到我站在门口,笑着招手:“来,这边刚好有个位置,我们正要泡今年的安吉白茶。”他随手把茶荷递过来,“先闻闻看,像不像春天的青草香?”

从茶叶到茶汤的奇妙转变

说来惭愧,虽然平时也爱喝茶,但我都是抓把茶叶往杯里一扔,开水一冲了事。看着王老师先用热水醒茶,再高冲低泡,最后分茶时每杯茶汤颜色都一模一样,我才意识到原来泡茶有这么多门道。“水温很关键,”王老师边演示边说,“像这种绿茶,80度就够了,太烫会把茶叶烫坏,喝起来就发苦了。”

坐在我旁边的李姐是开书店的,她小声跟我说:“这已经是我第叁次来了。每次学两叁种茶的泡法,回家就能用上。上周学的正山小种,我老公都说比平时好喝多了。”她说话时眼睛亮亮的,手里的盖碗端得稳稳当当。

轮到我们实操时,我才发现看起来简单的动作其实不容易。光是注水这个动作,我要么手抖,要么水柱太急。对面的大学生小陈倒是学得很快,他说以前在茶艺社待过,“但那里都是学生自己琢磨,不像这里有老师手把手教。”

茶香里的城市温度

中场休息时,大家捧着各自的茶杯随意聊天。做滨罢的小张说他来这是为了放松心情,“整天对着代码,周末来这泡茶聊天,感觉整个人都慢下来了。”他给我看他手机里存的茶叶照片,“我现在能分出龙井和毛峰的区别了。”

王老师给我们续茶时接话:“其实每次的本地品茶学习交流,不只是学技术。你们看,现在大家都知道彼此是做什么的,上周还有两位朋友谈成了合作。”他指了指窗外,“咱们马鞍山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但能这样静下心来喝杯茶的机会还真不多。”

确实,在这个智能手机不离手的时代,能花两个小时专心泡茶、聊天,反而成了难得的体验。茶社老板过来添热水时说,这样的活动办了半年多,现在都有固定的老茶客了,“有时候他们周末不来,我还怪想念的。”

后半场我们学了红茶的不同泡法。当我终于成功泡出一杯清澈透亮、香气正好的金骏眉时,心里居然有种久违的成就感。小陈凑过来尝了一口,竖起大拇指:“可以啊,这杯够味!”

临走时,王老师给每人包了一小袋今天学的茶叶,“回去多练习,下次来可要检查作业的。”大家都笑起来,约好下周六再见。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,嘴里还留着茶的余香,我想着家里那罐放了很久的黄山毛峰,突然知道这个周末要做什么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