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乡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桐乡小巷情缘何处寻
梧桐叶飘在青石板路上,这条巷子我走了叁十年。隔壁阿婆总爱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择菜,偶尔抬头看看巷口,像是在等什么人。她说她十七岁那年,就是在这条巷子遇见阿公的。那天刚下过雨,阿公骑着二八大杠经过,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她的蓝布裙。
巷子深处的老茶馆还开着,木门吱呀作响。老板老陈沏茶时总爱念叨,以前常有一对年轻人在靠窗位置喝菊花茶。女孩总要把菊花瓣一片片摘下来浮在杯里,说这样好看。“后来呢?”我问。老陈擦着茶杯笑笑:“去年看到他们抱着孩子回来喝茶,花瓣还是一片片摘。”
雨天的桂花香
秋天桂花开的时候,整条巷子都是甜的。尤其是雨后,那股香气钻进鼻尖,让人想起很多旧事。西边第叁家院墙探出枝老桂花树,王阿姨说四十年前她就是把装着干桂花的香囊塞给了李叔。现在他们的孙女都上小学了,每年秋天还是要一起摘桂花。
裁缝铺的周师傅边踩缝纫机边说,他接过最特别的活儿是改一件旗袍。新娘子非要穿着奶奶当年的嫁衣结婚,腰身差了两寸。“她对象就站在试衣间外头,听见她说勒得喘不过气,急得直搓手。”周师傅停下手里的活,“改好的那天,小伙子眼睛都亮了。”
其实桐乡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标准答案呢?它可能藏在阿婆永远择不完的青菜里,躲在老陈茶馆的菊花瓣上,或者就挂在王阿姨家的桂花树枝头。这些细碎日常比什么海誓山盟都结实,经得起柴米油盐的打磨。
黄昏时分,我又看见阿婆望着巷口。这次她忽然起身,慢慢走到巷子中间那盏路灯下。她弯腰摸了摸灯柱底部,那里刻着两个模糊的名字。“他参军前晚上刻的,”阿婆的声音很轻,“说让我每天傍晚在这儿等他。”
巷子还是那条巷子,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。卖糖炒栗子的吆喝声由远及近,炊烟从各家屋顶升起。你要是真想找桐乡小巷情缘何处寻,或许该去闻闻谁家窗口飘出的红烧肉香,听听哪户传来切菜的节奏声。爱情啊,它不在轰轰烈烈里,偏偏爱往这些烟火气最重的地方钻。
老茶馆临打烊时,来了对年轻情侣。女孩指着靠窗的位置说:“我爷爷奶奶以前常坐这儿。”老陈沏茶的手顿了顿,多抓了把菊花。看着他们学着老一辈的样子摆弄花瓣,我突然明白了——这条巷子像条河,爱情是河底的石子,水一直在流,石子却稳稳地留在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