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陪学
这两天在小区布告栏看到一张手写广告,标题挺显眼——泉州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陪学。当时就停下电动车多看了两眼。纸张边角被风吹得卷起来,墨水有点晕开,但一笔一画写得特别认真。
广告底下还细心地用荧光笔标出服务范围:小学数学作业辅导、英语单词抽查、作文思路梳理。最后那行小字让我印象很深:"本人是泉州五中初二学生,上次期末考年级前二十,可以出示成绩单。"
藏在零花钱背后的故事
顺着联系方式找过去,在街角奶茶店见到这个叫小哲的男生。校服袖口洗得发白,但整个人收拾得清爽利落。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,妹妹明年要上学了,想自己挣点买文具的钱。"妈妈在制衣厂加班太辛苦。"他说着把吸管捏来捏去,"有些题我可能讲得没老师专业,但至少...至少能陪他们写作业不玩手机。"
后来接触到找他的家长林女士,她的话挺触动我:"请大学生家教每小时要八十块呢。初中生教小学生正合适,题目都还记得热乎着。"她家叁年级的孩子在旁边插嘴:"小哲哥哥会画火柴人讲解鸡兔同笼!"
其实这种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陪学的模式,在泉州不少社区悄悄流行。价格刚好卡在家长能承受的区间,又比补习班多了点人情味。隔壁栋的陈老师说起这个现象时正在浇花:"现在很多双职工家庭,不缺五十块,缺的是放学后那两小时的安心。"
小哲的数学笔记本我见过,用叁种颜色做标注,边缘贴满便签条。他教的孩子期中考试数学破天荒考了92分,家长直接包了红包当奖金。晚上路过便利店时,看见那个小男孩正举着冰淇淋蹦蹦跳跳,而小哲在路边摊买了支钢笔——用他自己挣的钱。
这种泉州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的服务,倒成了另类的社会实践。孩子们在解题过程中巩固知识,被教的孩子则有了同龄人的陪伴。小区保安老张有天突然跟我说:"现在放学时段,游乐场里趴石桌写作业的娃娃多了叁四堆。"
黄昏时分常见这样的场景:榕树底下,穿校服的初中生歪头指着作业本,旁边扎马尾的小女孩突然拍手说"我懂了",惊飞了地上啄食的麻雀。余晖把练习册染成暖黄色,那些数字和公式似乎都活泼起来。
或许教育的本质,从来就不只是单向的知识传递。当小哲第叁次收到家长送的自家腌的咸菜时,他连夜做了套卡通单词卡回礼。这种笨拙的温暖,反而比很多标准化服务更打动人心。
现在布告栏上又多了两张新广告,墨迹还没干透。一张写着"初二女生陪读古诗文",另一张是"叁人组团优惠价"。春风吹过,那些纸张哗啦啦响成一片,像少年们跃动的心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