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芜品茶上课,莱芜茶艺学习体验
推开那扇嵌着青砖的木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几位早到的学员正围着老师带来的茶具轻声交谈,阳光透过竹帘洒在深色茶席上,整个空间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宁静。
教我们茶道的李老师穿着素色棉麻衫,她没急着讲大道理,而是先让我们摸摸桌上的紫砂壶。“别紧张,咱们今天就是来喝茶、聊茶的。”她说话的调子慢悠悠的,像壶里慢慢舒展的茶叶。
原来拿茶杯也有讲究
我原本以为泡茶就是倒水而已,没想到第一步就难住了——怎么拿盖碗?李老师示范时看起来特别轻松,可我自己一试,手指怎么摆都别扭。“是不是觉得手指头都不是自己的了?”旁边的大姐打趣道,大家都笑了。这种手忙脚乱的感觉,反而让气氛轻松起来。
老师逐个纠正我们的动作,她说:“不着急,每个学茶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。”她让我们先空碗练习,等找到手感再加热水。说来也怪,重复几次后,手指渐渐找到了那个巧劲——拇指和中指卡住碗沿,食指轻轻压着盖子,剩下两指自然收拢。嘿,还真像那么回事了!
水温控制这块更有意思。我以前泡茶,水烧开了就直接往里倒,根本不知道不同茶叶需要不同温度。李老师打了个比方:“就像炒菜,青菜要大火快炒,红烧肉得小火慢炖。”她让我们用手背感受不同水温的空气,七十度和九十度往上冒的热气,确实不太一样。
那杯不一样的莱芜茶
实操环节,老师拿出了本地产的莱芜绿茶。干茶看起来普普通通,可一冲热水,整个屋子都弥漫起一股板栗似的甜香。“这是我们莱芜特有的味道。”李老师语气里带着点自豪。她告诉我们,这茶长在山区的云雾里,吸的是山泉水,所以才有了这份独特的香气。
我小心地端起自己泡的那杯,茶汤是清澈的浅绿色。吹开热气喝了一小口,刚开始有点微苦,但马上就在嘴里化开了,留下满口清甜。这种从苦到甜的变化很奇妙,就像学茶的过程——开始觉得复杂,等慢慢上手了,乐趣就来了。
坐在我对面的大哥是开公司的,他说来学茶是为了让自己慢下来。旁边那位年轻的姑娘则是想找个工作之外的爱好。大家捧着茶杯,偶尔交流几句泡茶的心得,或者聊聊生活里的小事。虽然才认识两个小时,却像老朋友聚会一样自在。
李老师说,她最喜欢看学员们的这种变化。“刚来的时候都急匆匆的,泡上两巡茶,说话声自然就轻了,动作也慢了。”她说这就是茶的力量,不需要说教,自然而然让人静下来。
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,我们的莱芜品茶上课也接近尾声。大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,约好下周末一起去茶山看看。我拿着笔记走出教室,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茶香。回头看了眼那扇木门,心里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莱芜茶艺学习体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