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泉州品茗评选活动工作室
最近路过城南老巷,总能看到「泉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」的招牌在茶香里若隐若现。这名字起得可真有意思——喝茶就喝茶,怎么还搞起海选来了?怀着叁分好奇七分期待,我推开了那扇贴着闽南红砖纹路的木门。
门口穿香云纱的姑娘正在烫杯盏,白雾从紫砂壶嘴悠悠升起。“您来巧了,今天正赶上铁观音专场。”她手腕轻转,茶汤落在杯里发出清脆的叮咚声,“咱们这个泉州品茗评选活动工作室啊,每个月都有不同主题的斗茶会。”
茶汤里的较量
长条茶席边围坐着十几号人,有捻着佛珠的老茶客,也有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。主理人林师傅拎着铜壶巡回注水,嘴里念念有词:“别看现在满街都是奶茶店,真正懂喝传统茶的反倒是年轻人多起来了。”他忽然停在个戴鸭舌帽的小伙子跟前,“你这泡的秋茶,是不是故意用85度水?”
小伙子挠头笑笑:“去年在泉州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培训过,说秋茶芽嫩,水温高了会涩。”旁边穿汉服的姑娘接过话茬:“可我这款冬片就得滚水冲,不然香气出不来...”话音未落,满室忽然飘起类似兰花的冷香。
原来墙角的参赛者开了罐陈年铁观音,那茶汤在白瓷碗里泛着琥珀光。有人凑近深嗅,有人闭目回味,还有个穿西装的大叔拿出随身带的白玉杯——这阵仗,比选美比赛还热闹。
古早味的新生机
林师傅拎着茶壶在席间踱步,说起他们这个泉州品茗评选活动工作室的来历。“早年闽南商人谈生意都爱在茶桌解决,现在我们把这种茶桌文化变得更活泼。”他指着正在用盖碗泡茶的00后茶艺师,“比如小陈发明的‘摇香叁式’,在抖音上有二十多万点赞呢。”
窗边有位阿婆在教两个留学生包茶粽,竹叶的清香混着茶香格外醉人。我突然理解为什么这个工作室要叫“海选”——不是非要评出茶王,而是让每种茶、每种喝法都有展示机会。就像隔壁桌的冷泡茶居然加了蜜渍荔枝,要放在以前肯定被老茶客说离经叛道,现在却围了不少人讨教配方。
暮色渐浓时,评出了本期“最惊喜风味奖”。获奖的是个用德化白瓷泡野山茶的大学生,他的冲泡器具里竟藏着测水温的智能贴片。传统与现代在这间工作室里,就像茶叶与水,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滋味。
临走前看到墙上的活动预告,下期主题是“茶器相亲会”。林师傅眨眨眼说:“到时候带自家茶杯来,说不定能遇上命定的茶壶呢。”茶香还萦绕在衣襟上,我想着抽屉里那个缺了盖的建盏,忽然有些期待下次的相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