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林郭勒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街的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2:31:32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在霍林郭勒火车站广场,抬头就能看见那座熟悉的黄色站房。可你要是顺着站台往北走,绕过铁栅栏,会发现一条斜斜向下的小路——这就是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。

巷子窄得很,两辆自行车并排走都费劲。墙角长着毛茸茸的青苔,晾衣绳从东家拉到西家,挂着的衬衫还在滴水。有个穿工装的大爷正蹲在门口修自行车,扳手敲得叮当响。我问他这巷子有多少年了,他头也不抬:“比火车站晚两年修的,当初是为了让铁路职工上下班近便。”

声音里的市井地图

巷子深处飘来烤饼的香味,跟着香味走,准能找到那家开了叁十年的烧饼铺。老板娘系着泛白的围裙,手上的擀面杖滚得飞快。“我嫁过来那年,这巷子还全是土路呢。”她往炉子里贴饼子,动作都没停,“现在这些楼房,都是后来才盖的。”刚出炉的烧饼烫手,芝麻香扑鼻,咬一口,酥皮直往下掉。

再往里走,能听见哗啦哗啦的麻将声。声音是从一扇绿漆木门里传出来的,门楣上钉着“便民小卖部”的牌子。推门进去,柜台上的老式电视机正放着京剧,几个老邻居在里屋打牌。买烟的时候,店主指着墙上的黑白照片:“瞧见没?这是当年修火车站时拍的,那会儿这后面还是一片草甸子。”

车站后街的小胡同其实和巷子是连着的,像个歪歪扭扭的驰字形。要说区别嘛,胡同更窄些,两侧的院墙也矮,踮脚就能看见别人家院子里的李子树。

住在胡同最里头的张师傅是铁路退休职工,他正在院子里浇花。“我在这住了四十年啦。”他放下喷壶,指着墙根的石墩子,“这些石头,都是当年修铁路剩下的材料。”他说话时,一列火车正从东面驶过,轰隆隆的声音淹没了后半句话。等安静下来,他笑笑:“习惯了,听不见火车声还睡不着呢。”

砖瓦间的时光印记

胡同的墙面很有意思,新刷的白灰和斑驳的旧砖交错着,像打了不少补丁。仔细看,还能找到七八十年代留下的标语痕迹,虽然字迹已经模糊,但那个年代的影子还在。墙角蹲着几只野猫,胖乎乎的,见人也不怕,显然是被街坊们喂熟了。

傍晚时分,家家开始做晚饭。炒菜的滋啦声、孩子的哭笑声、电视的嘈杂声混在一起,热热闹闹的。有个大姐端着锅站在门口和邻居聊天,锅里的土豆炖豆角还冒着热气。“可不是嘛,住楼房哪有这儿自在。”她说着,往对方碗里夹了块土豆。

天色渐暗,巷口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。那灯光昏黄黄的,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修车的大爷收拾工具准备收工,烧饼铺也关了一半的门。我往回走时,又听见火车汽笛声——这次是货车,慢悠悠的,仿佛也舍不得走快。

这条霍林郭勒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就像铁轨旁自然生长出来的脉络,看着不起眼,却藏着这座小城最真实的呼吸。车站后街的小胡同里,那些被烟火气浸透的日子,还在不紧不慢地继续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