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河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,纳河叁百元爱情何处寻
夜色里的纳河总是格外热闹,沿岸酒吧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。我坐在石阶上,看河水裹着霓虹灯的倒影缓缓流淌。旁边有个穿工装的大哥点了支烟,忽然嘟囔道:“现在这世道,在纳河哪里找叁百块的爱情?”
这话像颗石子投进心里。记得零几年那会儿,河岸西侧有片大排档,叁十块钱能点两盘炒蛤蜊,再加五瓶啤酒。那时候的感情也简单,小伙子请姑娘吃顿烧烤,两个人就能沿着河堤走到天亮。如今那排档早就改成了精品餐厅,一份牛排标价二百八。
老街巷里的温度
我顺着纳河往南走,拐进那条叫柳树巷的老街。巷口修鞋的老张在这儿摆了二十年摊,他边敲鞋跟边说:“叁百块?够在我这儿修十双鞋了。”他指着对面咖啡馆,“那儿一杯咖啡卖四十八,年轻人还嫌不够贵。”老张的媳妇端着饭盒过来,俩人就着小凳吃饭。我想,他们的爱情或许就是这饭盒里的葱花饼,实在,管饱。
再往里走是家老式理发店,老板娘正给老人剪头。她说起常来送菜的老李夫妇:“两口子每天四五点去批发市场,忙活一天也就挣叁百。可老李天天给媳妇带个糖葫芦,叁块钱一串,比什么不强?”玻璃窗上贴着泛黄的价目表:剪发十五元。这价格在城里几乎绝迹了。
在纳河寻找叁百元爱情,倒不是真要计较金额。只是怀念那种不靠华丽包装的相处方式。现在约会动不动就是高级餐厅、精致礼物,感情反而像隔了层毛玻璃,朦朦胧胧看不清真心。
路过河边的露天舞场,几对中年人在跳交谊舞。音箱放着九十年代的老歌,他们旋转时,阿姨们裙摆扬起快乐的弧度。这儿不收门票,只需付两块钱存包费。跳完舞,他们坐在长椅上分享保温杯里的茶水,说说儿女的工作,抱怨菜价又涨了。这种陪伴,比什么昂贵约会都来得长久。
想起前些天遇到的一对年轻情侣。他们在纳河桥下卖手工编织的手链,男孩编,女孩卖。二十块钱一条,生意不好时,一天也卖不出十五条。但女孩笑盈盈地说:“够交房租就行,反正我们在一起啊。”那天收摊后,我看见他们买了两个烤红薯,坐在河堤上你一口我一口。
或许纳河叁百元爱情何处寻这个问题,答案不在某个具体地点。它藏在那些愿意把叁百块分成叁十个十块,每十块都能创造出小小惊喜的日子里。是下班后的一份炒面,是散步时捡到的漂亮树叶,是深夜加班时的一通电话。
河水依旧缓缓流淌,带着无数这样的故事往东去。那些在纳河畔发生的、继续发生的普通爱情,从来不需要标价。它只需要两颗愿意靠近的心,在浮躁世界里,守住属于自己的一小片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