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水火车站小巷子,衡水站旁小街道
衡水火车站小巷子,藏着城市的另一面
每次从衡水火车站出来,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大车站特有的匆忙感。人流像潮水一样,涌向出租车排队点,涌向公交站台,大家都带着明确的目的地,匆匆赶路。可你要是顺着车站广场的边缘走两步,拐进那条不起眼的衡水火车站小巷子,嘿,时间仿佛一下子就慢了下来。
这条巷子,说白了,就是站前广场和后面那些老居民楼之间的一条缝隙。它不太宽,地面甚至有些坑洼,两旁的墙壁也带着些年头留下的斑驳痕迹。但就在这条狭长的空间里,却自成一个热闹的小世界。
刚走进去,各种声音和气味就混在一起朝你涌来。这边是早点摊子,炸油条的香味勾得人走不动道,摊主一边麻利地翻动着锅里金黄的油条,一边和熟客唠着家常:“老样子,两根油条一碗老豆腐?”那边是家庭式的小卖部,门口堆着成箱的矿泉水、泡面,都是赶火车的人最需要的实在东西。再往里走,可能还会碰到蹬叁轮的大爷,坐在车座上,不紧不慢地等着活儿,眼神扫过过往的行人,带着一种阅尽来往的淡然。
你说这条衡水站旁小街道有多特别吧,好像也谈不上。它没有大商场的灯火辉煌,也没有风景区的精心雕琢。可它的魅力,恰恰就在于这份不加修饰的真实。这里是旅客踏上衡水、或是离开衡水时,最先或最后触摸到的城市肌肤,带着温度,也带着一点凌乱的生活气。
我特别喜欢看那些在小巷里短暂停留的人们。有背着巨大行囊的务工兄弟,蹲在路边,大口吃着热乎乎的面条,吃完一抹嘴,又扛起生活的重量走向站台。有带着孩子的母亲,在小摊上买瓶水,轻声安慰着有些焦躁的孩子。还有刚下火车的年轻人,拖着行李箱,好奇地张望着这条与现代化车站仅一墙之隔的衡水火车站小巷子,眼神里充满了对这座陌生城市的第一印象。
这条巷子像个舞台,每天都在上演着相聚和别离。它听见了送行人的千叮万嘱,也见证了归来者那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。这里的生意,做的多是“过路财神”,但摊主们的脸上,却少有急躁,多是一种“你来了就是客”的随和。他们懂得,在这条连接着车站和外面的世界里,每个人都是奔波的旅人。
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我们对这样的地方会有种莫名的亲切感?也许是因为,在高铁站、飞机场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,这样一条保留了本地烟火气的小巷,反而成了我们辨认一座城市最直观的坐标。它告诉我们,哦,原来衡水,不只有站台上呼啸而过的列车,还有这样一条能让人喘口气、感受真实生活脉搏的小小街道。
所以啊,下次你如果在衡水火车站有点富余时间,不妨别急着打车离开。试着往旁边走几步,拐进那条衡水站旁小街道里去瞧一瞧。不用买什么,也不用特意做什么,就那么走一走,看一看,听听市声,闻闻烟火气。我猜,你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,一定会因为这条小小的巷子,而变得更加丰满和立体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