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首哪里有站大街的巷子或路边,吉首站大街的巷子路边在哪
这几天在吉首老城区转悠,总能听见有人在悄悄打听——吉首哪里有站大街的巷子或路边?这话听着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
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时我愣了半天。站大街这叁个字放在小城里,总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。老吉首的巷子确实多,从团结广场往乾州古城方向走,那些青石板路两边岔出去的小巷像蜘蛛网一样密。可你要真冲着"站大街"这个目的去找,反而会迷失在晾衣绳和米粉香气里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我常去的是一条叫马坡岭的巷子。傍晚五点半,卖糍粑的阿婆准时把叁轮车停在巷口,油茶的香味能飘出半里地。再往深处走,剃头师傅老陈的推子嗡嗡作响,旁边五金店老板正在教儿子写作业。你说在这地方找"站大街"的?倒不如蹲在阿婆摊前买个蒿菜粑来得实在。
其实很多人问吉首站大街的巷子路边在哪,未必真冲着那档子事。更多时候是刚来吉首的外地人,想找最接地气的生活场景。毕竟在导航软件里输入"好玩的小巷",跳出来的永远是那些商业化的步行街。
要说最有意思的还得是八月楼附近那片。窄窄的巷子两侧,叁楼住户伸手就能从对面窗台拿瓶酱油。夏天的傍晚,家家把竹床搬到路边,整条巷子变成个巨大的客厅。你从中间走过,能看见王家的腊肉、李家的酸菜,听见电视机里播放的《边城》选段。
去年有个北京来的摄影师,在这条巷子里转了叁天。他说这才叫活着的古城,比维修一新的乾州古城有意思多了。他拍的那些照片里,有趴在凳子上写作业的娃娃,有在路灯下下象棋的老人,就是没有谁专门"站大街"。
不过话说回来,真要找吉首哪里有站大街的巷子或路边,火车站后头那片确实比较杂。但你去转转就明白,那里最多的其实是招待所和长途司机歇脚的小饭店,晚上亮着红灯的理发店倒是好几家,但老板娘都在忙着给客人洗头按摩。
我突然想起十年前刚来吉首时,也傻乎乎问过类似的问题。当时有个苗族老伯笑着指指河边的吊脚楼:"要看真实吉首,明天清早去菜市场呗。"果然,第二天我在峒河市场见识到了最鲜活的吉首——卖山货的苗家阿妹、挑着活鱼的商贩、此起彼伏的苗语讨价还价声。
现在想想,大家想找的"站大街",或许就是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巷吧。只是这个词被赋予了太多别的意味,反而让人忘了它最本真的样子。
这两天又路过马坡岭,发现巷口新开了家奶茶店。阿婆的糍粑摊往巷子里挪了十米,生意照样红火。几个年轻人坐在青石阶上拍短视频,背景正是那些晾着衣服的窗前。我忽然觉得,这样的"站大街"才应该是吉首巷子正确的打开方式。
要是下次再听见有人问吉首站大街的巷子路边在哪,我大概会告诉他:去任何一条飘着饭菜香的巷子转转,比带着目的寻找更能遇见真实的吉首。这座小城的烟火气,从来不在那些暧昧的传言里,而在每个寻常巷陌的日常生活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