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源火车站小巷子,邻近的凌源车站小径
记忆里的煤灰墙
凌源火车站小巷子,就在出站口往右一拐的地方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每次回来,我还是会下意识地从那里走。说不上为什么,可能就是习惯了吧。那条路窄窄的,两侧是些老旧的矮墙,墙上还留着当年刷的标语,字迹都快被风雨磨平了。脚下的石板路磨得发亮,坑坑洼洼的,下雨天可得留神,一不小心就溅一脚水。
和这条小巷子一比,旁边新修的那个“凌源车站小径”就显得陌生多了。那是后来扩建的,铺着整齐的砖,装着崭新的路灯,规规矩矩的。走的也多是拖着新式行李箱的年轻人,行色匆匆。我偶尔也走过一两次,干净是干净,方便也方便,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儿。对,就是少了那股子烟火气,少了墙根儿底下那点潮湿的苔藓味儿,还有从老居民楼里飘出来的、若有若无的饭菜香。
小巷子旁边以前有个卖茶叶蛋和煮玉米的小摊儿,摊主是个嗓门很大的大娘。冬天里,她那口大锅总是冒着白白的热气,离老远就能看见,像个小灯塔。出站的旅客,裹紧大衣缩着脖子,走到这儿总会停下来,买上一个热乎乎的茶叶蛋,暖了手再暖了心,然后才继续往家赶。现在摊子早没了,可我一走到那个位置,鼻子里仿佛还能闻到那股混合着酱油和茶叶香的热气。
这条凌源火车站小巷子,藏着我不少少年时候的回忆。那会儿接人送人,都约在这儿。出去上学,是从这儿走的,带着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不安;放假回来,也是从这儿钻出来,一颗心才算彻底落了地。我记得有一年冬天,送一个朋友,我们就在这巷口站了好久,说了许多话,哈出的白气都融到了一起,最后互相拍了拍肩膀,说了声“走了啊”,转身就各自淹没在人群里。那时候的离别,好像都发生在这条小巷的背景下,简单,又带着点说不清的分量。
如今站在这里,看着熟悉又有些斑驳的街景,心里挺感慨的。城市在发展,新的“凌源车站小径”代表着一种更高效、更现代的速度。而这条老的凌源火车站小巷子,更像是一个时间的容器,装着慢悠悠的过往,装着许多普通人迎来送往的平凡故事。它可能不那么光鲜,但却无比真实。我不知道它还能存在多久,但至少现在,它还在那里,等着一些像我一样的旧人,回来走一走,看一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