滕州100米内附近的人如何约,附近的人怎样联系见面
最近在滕州老城区喝羊汤时,听到邻桌两个小伙子在嘟囔:"这附近百米内明明显示有好几个人在线,可发消息怎么都不回呢?"另一个挠头说:"是不是咱们打招呼的方式不太对?"
其实这个问题挺普遍的。现在大家生活半径越来越小,有时候想认识隔壁小区的人都觉得隔了条银河。我琢磨着,关键不在于功能怎么用,而在于咱们和人打交道的那份心意。
从线上到线下,差的就是那点温度
记得去年在滕州万达广场等人,看见有个小伙子举着手机来回转圈,嘴里念叨着"明明就在100米内啊"。后来聊起来才知道,他通过附近的人功能认识了同在商场的朋友,但两人都不敢先开口打招呼。最后我帮着牵了个线,他俩才发现彼此都喜欢打羽毛球,现在每周都约着去荆河公园那边的场馆。
这件事让我想到,定位再精准,也比不上主动说句"你好"。很多人把附近的人功能当成点外卖似的,指望着百米之内随叫随到。可认识新朋友这事儿,急不得。
滕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,有时候在龙泉广场遛弯,说不定擦肩而过的就是你在附近的人里看到过的头像。这时候要是能自然地微笑点头,比在手机上发十个"你好"都管用。
我有个在滕州开咖啡馆的朋友说得在理:"现在年轻人啊,宁愿对着屏幕敲半天,也不愿抬头看看真实的世界。"他的店成了不少网友见面的据点,按他的观察,那些能自然聊起来的,都是在线上就已经像老朋友一样聊天的人。
见面这件事,讲究水到渠成
在滕州这样熟人社会特征明显的城市,有时候缘分挺奇妙的。上周在叁角花园买菜,就遇见两个通过附近的人认识,现在一起合伙开店的小姑娘。她们说最开始也没想着要见面,就是在附近的人里看到对方都养猫,聊起宠物话题就停不下来,后来自然而然约在步行街的宠物店偶遇。
她们分享的经验是,别把"见面"当成任务。可以先从共同兴趣入手,比如都在滕州,可以聊聊哪家的菜煎饼最正宗,墨子纪念馆什么时候有展览,或者吐槽一下上下班时善国路有多堵。等聊到一定程度,顺其自然地说"正好在附近,要不要一起喝个奶茶",这样谁都不会有压力。
现在生活节奏快,大家在滕州这样的小城也忙忙碌碌。但如果你真心想拓展社交圈,不妨试试这些方法:选择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见面,比如万达广场或者贵诚购物中心;第一次见面时间别安排太长,喝杯咖啡的二十分钟就挺好;最重要的是保持真诚,别带着太强的目的性。
说到底,在滕州这样充满人情味的地方,方圆百米内能遇到的人,说不定哪天就在菜市场或者公园碰上了。科技让认识变得容易,但真正能成为朋友,还是靠现实中的那份真诚和坦然。下次当你打开附近的人功能时,不妨把手机稍微放低一点,也许那个你想认识的人,此刻正和你站在同一个红绿灯路口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