陇南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,150元联系小妹辩辩二维码陇南
最近在陇南的某些群里,总能看到“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”这样的消息满天飞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见到这种二维码广告,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?
有次跟个在陇南开出租的老同学聊起来,他摆摆手说这事儿可不简单。“你扫那个150块的二维码,对方头像是挺漂亮,可你根本不知道手机那头是啥人。”他压低声音,“上个月有个乘客就因为扫了码,到地方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,价钱也翻了好几倍,差点闹出纠纷。”
二维码背后的猫腻
我特意找了个这类广告研究了下,发现他们的话术都差不多。先是用“150元联系小妹辩辩二维码陇南”这种明码标价吸引人,等你真加了蚕蚕,对方就会发来各种模糊的照片。可你要想见面,得先交定金;真要到了地方,可能又要收什么服务费、安全费。这150块钱,说白了就是个诱饵。
住在城东的老李就吃过亏。他唉声叹气地说,原本以为就是普通的交友,结果扫了那个150元的二维码后,对方不停要钱,前后花了八百多,连个人影都没见到。想退款?人家直接把他拉黑了。
这种情况在陇南其实挺常见的。这些发广告的人摸准了部分人寂寞又图便宜的心理,用低廉的起步价引人上钩。真要较真起来,这些蚕蚕号都是临时注册的,根本查不到真人。
街坊邻居怎么看
在陇南老街的茶馆里,几个老茶客对此见怪不怪。“这都是老套路了,”张大爷抿了口茶,“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扫二维码,也不想想,正经交友哪有明码标价还这么便宜的?”
确实如此。我观察发现,这些打着“150元联系小妹辩辩二维码陇南”旗号的广告,往往出现在一些不太正规的场所。本地的社区民警也提醒过,这些二维码背后很可能藏着诈骗团伙,专门利用人的好奇心设套。
有个在网吧当网管的小伙子告诉我,他们那儿经常有人来发这种小卡片,上面就印着二维码和“150元”的字样。“我们都直接扔垃圾桶,”他说,“正经人谁信这个啊?再说了,现在扫个二维码,银行卡里的钱怎么没的都不知道。”
这话说得在理。现在技术发达了,一个简单的二维码可能关联着各种陷阱。轻则损失钱财,重则个人信息全部泄露,那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。
在陇南这样生活节奏不算太快的小城,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该更纯粹些。偏偏有人要把这些歪门邪道带进来,弄得乌烟瘴气。说真的,与其相信那些来路不明的“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”,不如在现实生活中多交几个朋友。
晚上路过陇南的广场,看到好多人在跳舞、散步,有说有笑的。这不比对着手机猜来猜去强多了?那些藏在二维码后面的人,天知道是什么来路。要是真想找对象,托亲戚朋友介绍,或者参加些正规的联谊活动,不比那个150块的二维码靠谱?
生活在继续,这些乱七八糟的广告估计还会冒出来。但只要大家多个心眼,不贪小便宜,不信这些花言巧语,那些想钻空子的人自然就无计可施了。毕竟在陇南这样讲究实在的地方,虚头巴脑的东西终究是站不住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