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川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汉川品茶选举初选工作坊
汉川这地方,向来有喝茶聊天的习惯。老街巷尾随便走进一家茶馆,都能听见此起彼落的交谈声。可最近街角新开了两家铺子,倒是让这份日常多了些新鲜劲——一家叫“汉川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”,另一家挂着“汉川品茶选举初选工作坊”的招牌。刚听说这名字时,我还纳闷:这喝茶怎么还跟选举扯上关系了?
那天路过工作室,正巧遇见老板老陈在门口摆弄茶具。他笑着招呼我:“别被名字唬住,我们这儿就是正经喝茶的地方。”原来所谓的“大选”,是让茶客们投票选出当月最受欢迎的茶叶;而“海选”更像是茶友间的比拼,每个人都能带着自己的茶叶来参赛。老陈边说边给我泡了杯本地毛尖,“你看啊,咱们这儿的茶客可比以前认真多了,为了参加比赛,都开始研究水温、冲泡手法了。”
茶香里的热闹场面
隔条街的工作坊倒是另有一番景象。他们的“初选”更有意思,每周举办盲品会,用纸杯装茶,让茶客光靠香气和味道来猜茶的品种。我参加过一回,愣是把龙井认成了碧螺春,惹得在场的老茶客哈哈大笑。老板娘刘姐说:“这样玩,大家反而更敢尝试了。新人不用担心露怯,老茶客也乐得分享经验。”
说来也怪,这两家店明明算得上是竞争对手,相处得却格外融洽。有时候工作室的茶叶不够用,直接去工作坊借;工作坊办活动缺人手,工作室的伙计也会过来帮忙。老陈有句话说到了点子上:“咱们这不是在抢客人,是在培养更多爱喝茶的人。”
常来喝茶的王大爷给我算了一笔账:自从这两家店开张,他每个月在茶叶上的开销多了不少,但觉得特别值。“以前喝茶就是解渴,现在倒好,学会品了。上周我还在他们办的品鉴会上认出了叁种不同产地的普洱呢!”说这话时,他脸上带着藏不住的得意。
现在每到周末,两家店门口总是坐满了人。有的在认真比较不同批次的茶叶,有的在交流冲泡心得,还有年轻人拿着小本子记录茶汤的颜色和香气。这种场景,让人想起老辈人说的“茶摊议事”,只不过现在讨论的不再是家长里短,而是怎样把茶喝出更多花样。
前两天碰到老陈和刘姐在商量合办秋季茶会的事,说要弄个“茶王争霸赛”。刘姐打趣说:“你这工作室和我这工作坊,倒成了茶友们的培训基地了。”老陈笑着回应:“培训基地不好吗?让更多人懂得喝茶的乐趣,这生意做得才有意思。”
走在回家的路上,我突然想到,也许这就是老传统的新玩法。不需要高深的理论,不用摆出严肃的架势,就在这一杯接一杯的茶香里,老习惯自然就延续下去了。街角那两家店的灯光还亮着,隐隐约约传来茶具碰撞的清脆声响,像是这座城市特有的韵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