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在哪些地方有,安康哪些地方有小巷子揽客现象
最近走在安康的老城区,总听人提起小巷子里有些特别的现象。这不,前几天路过金州路附近,就看到几个阿姨站在巷子口,对着路过的人招手。她们也不大声吆喝,就是笑着朝你点头,让人觉得挺好奇的。
要说这种现象在哪里比较常见,我特意绕着城区转了几圈。西关那边的小巷子,特别是靠近夜市的地方,傍晚时分总能看见叁两个人在巷子口站着。他们不太会主动拉扯路人,但会跟熟悉的客人打招呼。还有东大街后面的几条巷子,白天看起来普普通通,一到晚上就热闹起来。
老城区成了主要区域
汉滨区这一片老房子多,巷子纵横交错的,确实是个容易产生这种现象的地方。我记得有次想去江边散步,误打误撞走进一条巷子,就有人很热情地给我指路,还问我要不要喝杯茶歇歇脚。这种招呼客人的方式还挺有意思的,既不太过热情,又让人感觉挺亲切。
不过要说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出现,我觉得跟城市发展有关。新城区的街道宽敞明亮,反而少了这种巷子里的烟火气。老城区保留着那种弯弯曲曲的巷道,住着很多老住户,邻里之间都认识,自然就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氛围。
有一次我跟住在巴山西路的朋友聊天,他说他们那儿的巷子经常有外地人来逛。这些人不是来旅游的,就是专门来体验这种巷子文化的。有个卖茶叶的老板告诉我,他在巷子里开店十多年了,来的都是熟客,偶尔也会有新客人被招呼进来。
现在城市改造越来越快,不知道这些巷子还能保留多久。上次路过培新街,发现那边的好几条老巷子都已经拆掉了,原来的住户也都搬走了。想想还挺可惜的,毕竟这些巷子承载着很多人的记忆。
说到安康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在哪些地方有,我觉得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地方,江北那一带也有类似的。不过形式不太一样,那边更多的是小吃摊主在招呼客人。香味飘出来,根本不用多说什么,自然就有人顺着味道找过去了。
这种现象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。既不像商场里那么正式,又比大街上多了一份亲切。有时候走在这些巷子里,会觉得时间都慢下来了。街坊邻居坐在门口聊天,偶尔跟路过的人搭句话,那种感觉挺温暖的。
可能再过几年,这样的场景就越来越难见到了。现在年轻人更喜欢去商场、网红店,愿意在小巷子里转悠的人少了很多。不过我还是觉得,这些巷子里的生活气息,是其他地方代替不了的。
这两天又去了趟新城,那边的巷子明显安静很多。偶尔能看到一两个老人家坐在门口乘凉,却很少见到招揽客人的景象了。看来这种现象确实跟地方特色有很大关系,不是哪个巷子都能见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