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惠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德惠男士偏爱的胡同
德惠这座小城啊,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。要说最地道的,还得是那些藏在街角巷尾的老巷子。特别是对德惠男人来说,这些弯弯曲曲的巷弄,可比那些宽阔的大马路有意思多了。
每天黄昏时分,老李总爱蹬着自行车往巷子里钻。他说这会儿巷子最有味儿——家家飘着饭菜香,收音机里放着单田芳的评书,偶尔还能听见谁家媳妇吆喝孩子回家吃饭。这种热闹,是关起门来的高楼大厦给不了的。
巷子里的江湖
巷口修车的老张,在这摆了叁十年摊。他的手艺是从父亲那儿传下来的,巷子里谁家自行车坏了,都往他这儿推。老张一边拧着螺丝一边说:“在这巷子里干活舒坦,街坊邻居从这儿过,都能唠上两句。”正说着,隔壁餐馆老板端着杯茶过来,往小凳上一坐,俩人就这么聊起了昨晚的球赛。
往巷子深处走,有家开了二十年的小酒馆。不到十平米的地方,经常挤着七八个德惠老爷们。他们不要什么名贵好酒,就爱那口本地酿的高粱酒。老板老刘从来不用菜单,来的都是熟客,想吃啥直接朝厨房喊一嗓子。墙上的老挂钟慢悠悠地走着,男人们聊着家长里短,偶尔为个棋局争得面红耳赤,转眼又碰杯言和。
这些巷子里的店铺,大多没有醒目的招牌,可德惠男人就是认这些地方。用他们的话说:“在这儿待着,得劲儿。”
藏在巷子里的老手艺
巷子最里头,还有个剃头铺子。王师傅拿着推子给人理发,手法那叫一个利索。来的都是几十年的老主顾,往理发椅上一坐,闭着眼都知道下一步该干嘛。王师傅说:“现在街上那些发廊,花里胡哨的,咱们这儿的男人不习惯。”确实,来这儿的德惠男人,要的就是这份踏实。
巷子不光承载着生活,还藏着不少老手艺。编竹筐的老赵、修鞋的小陈,都在巷子里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。这些手艺在别处可能早就消失了,可在这巷子里,依然活得有滋有味。老主顾们认人,也认这份情谊,宁可多走几步路,也要来这儿光顾。
德惠男人偏爱这些胡同,说到底,是贪恋那份人情味儿。在这儿,没有陌生人,只有还没熟起来的老街坊。夏天的傍晚,家家搬出小板凳在巷子里乘凉;冬天的早晨,互相帮忙清扫门前的积雪。这种亲近,是钢筋水泥的建筑给不了的。
现在的德惠也在变,高楼越来越多,可这些小巷子依然倔强地存在着。就像老李说的:“没了这些巷子,德惠还是德惠吗?”或许对德惠男人来说,这些弯弯曲曲的巷子,才是这座小城真正的脉络。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几户人家的窗户还透着光,偶尔传来几句低语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这些巷子又会热闹起来,继续演绎着德惠男人最熟悉的生活。这些看似普通的巷子,就这样一天天、一年年地,成了德惠男人心中最踏实的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