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林品茶加惫工作室,穆林茶艺品鉴坊
最近路过城南老街,发现巷子深处新开了家挺特别的茶室——穆林品茶加惫工作室。其实就在它隔壁,还有家叫穆林茶艺品鉴坊的铺子。这两家名字像双胞胎似的,难免让人好奇里头到底藏着什么门道。
推开穆林品茶加惫工作室的玻璃门,最先闻到的是一股清雅的桂花乌龙香。穿着亚麻布衫的茶艺师正在给客人演示如何冲泡凤凰单丛,她边温杯边说:“现在年轻人总觉着喝茶是老古董的爱好,其实选对方法,比喝奶茶有意思多了。”她手腕轻轻一转,茶汤在空中划出琥珀色的弧线,“你看,这就像给茶叶第二次生命。”
茶叶里的慢时光
在穆林茶艺品鉴坊的体验就更妙了。这里没有密密麻麻的价目表,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主题茶会。上周我参加了一场“盲品挑战”,六种不同产地的金骏眉摆在面前,要靠嗅觉和味觉找出它们的家乡。猜对最多的人能带走一套汝窑茶具——结果你猜怎么着?胜出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,她说自己喝奶茶都嫌苦,却在这里尝出了武夷山桐木关的松烟香。
工作室的主人老陈是个有意思的人。他泡着四十年的普洱熟茶跟我说:“很多人把茶想复杂了,它本质就是片叶子。但我们这穆林品茶加惫工作室想做的,就是帮这片叶子找到懂它的人。”他最近在尝试把传统茶道和现代生活结合,比如设计可以随身携带的迷你茶具套装,让上班族在会议室也能快速泡出像样的正山小种。
茶室最热闹的是周末下午。靠窗的位置常坐着一对老夫妻,老先生总带着本书,老太太就安静地剥着橘子。他们不需要太多交流,偶尔抬头看看对方,续茶时相视一笑。这种画面让人突然明白,原来茶不止是茶,更是生活的锚点。
记得有次遇到个焦虑的年轻人,他说来茶坊是想学怎么静下心来。茶艺师没讲什么大道理,只是递给他一筐待挑的黄山毛峰:“先把这些茶梗拣出来吧。”等他专注地挑完半筐茶叶,额头的汗都消了,自己笑起来:“好像真没那么烦躁了。”
如今城里类似的茶空间越来越多,但穆林这两家店始终保持着特别的温度。他们不急着推销茶叶,反而更愿意花时间教客人认识每种茶叶背后的故事。就像那位茶艺师说的:“茶汤会冷,但学会品味的过程,能暖很久。”
玻璃柜里新到了批政和白毫银针,老陈正在调整展示架的灯光。他小心地转动茶罐,让毛茸茸的芽头在暖光下显得愈发可爱。窗外飘起细雨,正好试他刚琢磨出来的新喝法——用冰滴器具慢萃东方美人茶,据说能激发出蜂蜜的余韵。这大概就是茶的魅力,永远能给你新的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