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山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唐山火车站旁的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22:47:51 来源:原创内容

每次走出唐山火车站,我都会习惯性地朝对面望一眼。那片低矮的屋檐挤挤挨挨地靠在一起,像一群说着悄悄话的老人。说真的,火车站对面这片小巷子,和身后崭新的车站大楼,简直像是两个世界。

今天我特意绕了个弯,往巷子深处走去。刚踏进去,周遭的喧嚣瞬间就消失了。阳光从两侧屋檐的缝隙里漏下来,在地上画出明明暗暗的光斑。巷子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子。墙根处泛着潮湿的痕迹,空气里有种老房子特有的味道,混合着谁家飘出的饭菜香。
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
往里走几步,生活气息就浓了。有位大爷坐在自家门槛上,手里端着搪瓷杯,慢悠悠地呷着茶。旁边支着个小木桌,上头摆着收音机,正咿咿呀呀地唱着戏。他看见我,也不惊讶,只是微微点了点头。再往前,几家小店挨着,卖日用杂货的,修鞋的,还有个小小的理发店。老师傅正给客人理发,手里的推子嗡嗡作响,碎发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。

我不禁想,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店,对住在这里的人来说,可能就是生活的全部。那位修鞋的大姐,一双手黑黢黢的,却能把磨坏的鞋底修补得服服帖帖;理发店的老师傅,大概记得这条街上每个男人的发型偏好。这种便利,是那些需要开车去的大商场给不了的。

拐过一个弯,景象又不一样了。这里安静许多,院墙高了些,能看到院里探出头的石榴树,枝叶间已经挂了几个青涩的小果子。有个孩子骑着小小的自行车从我身边嗖地过去,留下一串清脆的车铃声。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,也在类似的小胡同里疯跑,直到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。

说起来,唐山火车站旁的小胡同,格局其实很有意思。它们看着杂乱,横七竖八的,但走进去才发现,每条巷子都是通的,彼此连接,织成一张细密的网。我第一次来的时候,就像走进了一座迷宫,每拐一个弯,都可能遇见点新鲜事儿。

比如那次,我就碰见一位坐在巷口做虎头鞋的老奶奶。那鞋子做得可真精致,虎头虎脑,眼睛瞪得圆圆的,用的是鲜亮的红布和黄线。她一边纳着鞋底,一边和邻居闲话家常,说儿子在城里买了新房,要接她过去,可她就是舍不得离开这儿。她说,在这唐山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里住了一辈子,闭着眼睛都能摸回家,街坊邻居都熟,挪个窝,反而不自在了。

这话让我愣了一会儿。是啊,我们总向往着高楼大厦,现代化的生活,却常常忽略了这种街里街坊的情感联结。在这里,家家户户门对门,谁家有什么事,喊一嗓子就能听见。这种亲密,是单元楼里关起门来过日子比不了的。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一些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。巷口那家小吃店飘出油炸食物的香气,诱人得很。我听见有下班的居民互相打着招呼,“回来啦?”“嗯,刚下车,从火车站对面穿过来近。”他们的对话那么自然,那么日常。

我慢慢往外走,准备离开。回头再看一眼,小巷在暮色里显得更加安静、深沉。与身后火车站那片灯火通明、人来人往的景象相比,这里仿佛是一个被时光稍稍遗忘的角落,固执地保留着一些旧日的气息和节奏。

我不知道这些紧邻着火车站的巷子还能存在多久。也许某一天,它们也会被纳入规划,变成新的广场或者商业区。但至少在眼下,它们还在这里,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,看着火车站迎来送往,也看着一代代人在此生活、老去。这种新与旧的对比,动与静的交织,或许正是这片区域最独特的地方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