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旧红灯笼区在哪,个旧红灯笼区位置查询
个旧红灯笼区在哪
这两天朋友来个旧玩,刚放下行李就问我:“听说你们这儿有个红灯笼区特别有意思,到底在哪儿啊?”这话把我问得一愣——作为在个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,还真被这个问题难住了。红灯笼区这个名字听着就带着暖意,让人联想到老街旧巷里挂满红灯笼的景象。
我决定带朋友实地走走。我们从金湖西路出发,沿着老城区的坡道慢慢往上走。路两边的法式老建筑在夕阳里泛着黄,偶尔能看到几户人家窗外挂着红灯笼。卖豆腐的阿姨推着小车经过,我趁机问她:“嬢嬢,您知道红灯笼区在哪儿不?”阿姨笑着指指前面:“往前走到文化巷拐进去,那一带晚上灯笼亮起来才好看哩!”
拐进文化巷,天色已经暗下来了。果然,巷子深处渐渐亮起星星点点的红光。走近了才发现,这里的灯笼和我们平常看到的还真不一样——都是用竹篾编的传统样式,糊着红纸,下面还垂着流苏。灯笼的光把青石板路照得泛红,映得过往行人的笑脸都暖融融的。
巷子深处有家做了四十年灯笼的老作坊,老师傅正在门口给新做的灯笼描金边。他告诉我们,早些年这一片都是做灯笼的,后来慢慢少了,现在只剩他们这几家还在坚持。“年轻人嫌麻烦,都不爱学这个喽。”老师傅边说边仔细地把灯笼转了个面,“不过这两年游客多了,倒是有不少人来订制。”
我们在巷子里继续逛着,发现除了灯笼作坊,这里还藏着不少特色小店。有卖个旧特色小吃的摊子,锡工艺品的展示馆,还有几家很有味道的茶馆。朋友被一家茶馆阳台上挂的走马灯吸引住了,那灯笼转起来,投在墙上的影子像在讲故事。
这时我才明白,原来红灯笼区不是某个具体的景点,而是老城里这片保留着传统氛围的街区。白天看起来普普通通,可一到傍晚,灯笼亮起来,整条街就活了起来。卖烧豆腐的摊主把桌椅摆到路边,茶馆里传出说书人的声音,游客和本地人混杂在一起,那种烟火气特别动人。
朋友忽然指着前面:“你看那个灯笼好像不太一样?”我们凑近一看,那是个六角形的宫灯,每个面上都画着个旧的风景——金湖、老阴山、火车站……画工精细,把个旧的精华都收进去了。店主人说,这是他们新设计的“个旧记忆”系列,挺受游客欢迎的。
夜色渐深,我们准备往回走。回头望去,整条巷子的红灯笼连成一条温暖的光带,在夜色里格外醒目。这景象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年,家家户户都挂红灯笼的情景。现在城市变了,好在还有这样的地方,能把记忆里的那份温暖留下来。
临走时我们记下了老师傅的电话,朋友说要订几个灯笼带回昆明。我想,这就是红灯笼区的魅力吧——它不单单是个地点,更是个旧这座城市温度的表达。那些在晚风里轻轻摇晃的红灯笼,像是在告诉每个到访的人:这里保留着个旧最朴素的温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