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山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门口暗号是否仍在使用
那个神秘的暗号还在吗
昨天路过老城区,突然想起朋友提起的白山学校。他说以前校门口流传着某种暗号,学生们通过特定方式确认身份。这让我忍不住放慢脚步——这么多年过去,那些暗号到底还在不在用呢?
校门还是那个熟悉的铁门,只是重新刷了漆。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正站在便利店门口说笑。我装作等人的样子,悄悄听着他们的谈话。“今天数学作业第叁题怎么做”“你昨天看那个新剧了吗”……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中学生对话。
正当我准备离开时,突然听到一个男生对同伴说了句:“明天带那个来?”同伴会意地点点头。这简单的一句话,让我心里咯噔一下。难道这就是现在的暗号?
记得我们上学那会儿,校门口确实流行过一阵暗号。那时候是为了区分本校学生和外校来的。有时候是特定手势,有时候是一句看似平常的话。比如问“今天星期几”,如果回答“星期五”就错了,正确答案应该是“开心的一天”。现在想想挺幼稚的,但当时觉得特别酷。
我又在附近转了转。保安室的大爷正在看报纸,偶尔抬头看看进出的人。现在学校管理严格多了,进出都要刷卡。这种情况下,暗号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。但转念一想,孩子们总会有自己的小秘密,也许暗号以别的形式存在着。
想起前阵子遇到的老同学,他说他儿子也在这所学校读书。打电话问了下,他笑着说:“现在谁还用暗号啊,都在微信建群了。不过孩子们倒是发明了不少网络暗语,我们这些家长根本看不懂。”这话让我若有所思。
确实,现在的学生生活在数字时代。他们有自己的社交软件、独特的表情包、特定的网络用语。这些不就是新时代的暗号吗?只是形式变了,本质还是那个意思——属于他们这个圈子的特殊语言。
离开学校时,夕阳正好打在教学楼上。看着叁叁两两走出校门的学生,我突然觉得,也许暗号一直都在,只是换了种方式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。它可能藏在某个表情包里,某句网络流行语里,或者某个特定的点赞方式里。
这么说来,校门口的暗号传统其实从未真正消失。它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纽带,连接着不同年代的学生。虽然形式在变,但那种想要拥有专属沟通方式的心情,恐怕永远都不会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