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潭学生品茶工作室,湘潭学子茶艺交流空间
茶香里的青春故事
走进这家藏在大学城角落的湘潭学生品茶工作室,最先闻到的永远是那股清新茶香。几个美术系的同学正围着茶席写生,笔尖沙沙作响,与窗外的蝉鸣交织成夏日交响曲。穿亚麻衬衫的店长小陈刚冲好一壶凤凰单丛,茶汤在玻璃壶里漾出琥珀色的光晕。“我们这儿不像茶馆,倒像个共享书房。”他边说边给新来的同学递茶,动作熟练得像在招待老朋友。
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,我对着茶柜里几十个茶叶罐发愣。会计专业的小李正好在旁边,随手抽出写着“白牡丹”的罐子:“试试这个?像咬了一口水蜜桃。”她示范着如何用盖碗刮去浮沫,茶香瞬间在空气中炸开。后来才知道,这种白茶的甜润需要90度水温才能激发,太烫会苦,太凉则无味——就像我们刚入学时莽撞的青春,总要找到恰到好处的温度。
上周的茶艺沙龙来了叁十多人,长条桌都快坐不下了。生物工程系的王同学带来自己培育的苦丁茶苗,叶片在投影仪下能看见细密银毫。“茶树其实很聪明,”他指着叶片脉络说,“土壤偏酸时会自动合成更多茶多酚。”那天我们尝了叁种浓度的茶汤,最后那杯带着薄荷凉的余韵,让好几个同学当场决定要参加接下来的茶文化节。
工作室最暖心的风景在西北角。总有叁五同学围坐在老榆木茶台旁,茶壶嘴冒着袅袅白汽。有时是辩论队队员在准备比赛,碧螺春的清香伴着思维碰撞;有时是考研党默背单词,手边那杯普洱从清晨续到日暮。大叁的刘学姐说,她在这里整理出叁篇获奖论文的灵感:“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,就像看见思路慢慢清晰。”
茶箱底层有本牛皮封面的留言册,翻开来能触摸到时光的纹路。有人用钢笔描画紫砂壶的素描,旁边配着俳句;某个失恋的姑娘用茶渍染出枫叶形状,写着“原来苦尽甘来是这种滋味”;最近新增的页面上,机械学院的学弟画了自动沏茶机的设计草图,齿轮间还夹着几枚真实茶梗。这些带着温度的记录,比任何宣传册都更能诠释这个湘潭学子茶艺交流空间的真谛。
暮色渐浓时,茶台换上了夜灯。几个同学正在试新到的金骏眉,红艳茶汤在暖光里像融化的琥珀。窗外飘来桂花香,与茶香缠绕成秋夜特有的气息。不知道多年后,我们是否还会记得这个让心灵停泊的港湾——记得在这里学会的第一道茶序,结识的知己,还有那些在茶香中悄悄成长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