邛崃火车站小巷子,邻近的街巷风情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5:00:35 来源:原创内容

转角处的旧时光

说起邛崃火车站,很多人会先想到那座略显老旧的站房,还有匆匆赶路的旅客。可你要是愿意多走两步,拐进站前广场东侧那条不起眼的小巷子,就会发现另一个世界。那感觉就像是,掀开一本厚书的硬壳封面,突然读到了里头藏着的手写日记。

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下雨天走在上头可得小心点,滑溜溜的。两旁的房子多是些老式砖房,墙缝里钻出几丛青苔,有的墙面还留着模糊的红色标语,仔细看才能辨认出几个字来。巷口王阿姨的杂货店开了二十多年,玻璃柜台都泛黄了,里头还卖着那种老式水果硬糖。有次我买烟,她一边找零钱一边念叨:“这条巷子啊,比火车站年纪还大哩。”这话让我站在那儿愣了会儿神。

清晨五六点,火车站广播声隐约传来时,巷子就醒了。老面馆的蒸汽混着火车站的煤烟味儿,成了这片地方独有的气息。李叔的面馆藏在巷子中间,招牌旧得字都淡了,可熟客都认准那个位置。他那碗排骨面,汤头是半夜就开始熬的,面条格外筋道。常能看到赶早班车的人拖着行李箱进来,呼噜呼噜吃完,抹抹嘴就往外跑。李叔总会喊一句:“慢点儿,车赶得上!”

要说这邻近的街巷风情,最打动人的还是那种慢悠悠的节奏。火车站那边人来人往,急急忙忙的;可一拐进这邛崃火车站小巷子,时间就好像走累了,在这儿歇歇脚。午后常有老人坐在自家门口,竹椅吱呀吱呀地响,他们眯着眼睛看来往的街坊,偶尔点点头。猫咪在墙头打盹,连尾巴都懒得甩一下。这种安静不是死寂,而是那种被生活填得满满当当之后的从容。

傍晚时分,巷子又换了一副面貌。下班回来的人自行车铃叮铃铃响,灶台上飘出炒菜的香味。那家开了叁十多年的理发店还亮着灯,老师傅不紧不慢地给客人修面。火车站那边的霓虹灯已经亮起来了,可巷子里还是昏黄的灯泡光,照得人影朦胧胧的。这种对比挺有意思——明明只隔着一个拐角,却像隔着两个时代。

我特别喜欢雨天来这里。雨水顺着瓦檐滴答滴答,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。这时候巷子里行人稀少,火车站那边的喧嚣被雨声滤掉了大半,只剩下一种湿漉漉的宁静。偶尔有撑着伞的人匆匆走过,脚步声在巷子里回荡,由近及远,渐渐消失。你会不自觉地想象,几十年来,有多少人从这条巷子走向火车站,去了远方;又有多少人从火车站出来,拐进这条巷子,回了家。

如今城市建设得快,很多老街道都变了模样。但这条邛崃火车站小巷子还挺立在那儿,成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一个小小通道。它不是旅游景点,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普普通通的市井生活。可正是这份普通,让人感到踏实。每次从巷子走出来,重新回到火车站前那片开阔地,我都忍不住回头再看一眼——仿佛那条幽深的巷子会呼吸,正静静地躺在城市的怀抱里,做着一个对于旧时光的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