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国附近的人一百米上门,宁国百米内本地人上门服务
这几天天气转凉,楼下王大爷的棋摊都提前收了工。我裹着外套往家走,手机突然震了一下,是邻居李姐发来的语音:“你家水管修好没?我刚在社区群看到个宁国附近的人一百米上门服务,试了试还真管用!”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。上周我家厨房龙头漏水,在软件商店翻了好几个维修础笔笔,不是需要预约到叁天后,就是要付额外的远程费。正发愁时,突然注意到小区公告栏贴了张手写告示——宁国百米内本地人上门服务,后面跟着个本地号码。
那些触手可及的便利
我半信半疑地拨通电话,对面是个带着本地口音的大哥:“您在哪栋楼?我工具包就在电动车里,两分钟到。”没等我反应过来,门铃就响了。穿着工装的老张提着工具箱站在门口,鞋套自觉套好了。他边拧螺丝边念叨:“这老小区都用的同款龙头,我车里常备着配件。”
修完他还教了我个小窍门:“以后家里有什么急事,直接找宁国附近的人一百米上门就行。我们这群老师傅都在社区备过案,比网上找的靠谱。”看着他电动车筐里堆满的各类工具,我突然意识到,这种随时能喊来的帮助,比什么五星好评都让人安心。
后来发现这种服务不止维修。有天晚上十点多,对面楼的年轻夫妻在业主群问谁家有多余的退烧药。消息发出去不到五分钟,就有人回复:“挂门把上了啊!”第二天才知道是斜对面药店的值班小哥,看到消息直接骑着共享单车送来的。
现在连买菜都能找到宁国百米内本地人上门服务。菜场的老周建立了顾客群,每天收摊前把剩余的鲜菜拍照发群里。有次我媳妇做鱼缺根葱,在群里喊了声,老周直接让他孙子从二楼窗户用绳子吊下来个小篮子,篮子里还放着两瓣赠送的蒜。
这些藏在生活缝隙里的温暖,让我想起小时候住大院的日子。那时候谁家炖了肉,总会给邻居端一碗。如今虽然住在楼房格子间,但通过这些细小的连接,又重新找回了那种“喊一嗓子就有人应”的踏实感。或许科技再怎么发达,最后让我们安心的,还是转角就能遇到的善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