韶山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韶山夜间小巷何处寻
韶山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
最近有朋友问我,韶山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?这话倒让我想起去年秋天的那次夜游。那天吃完晚饭都快八点了,我沿着故居前的石板路慢慢走着,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纳闷,这韶山的夜晚除了几家农家乐还亮着灯,其他地方的巷子都黑黢黢的,哪有什么热闹可看?
走着走着,忽然听见前面传来二胡声。循着声音拐进一条窄巷,发现十来个人围坐在一位老人身边。老人拉的是《浏阳河》,旁边还有个大姐跟着轻声哼唱。巷子口摆着几张竹椅,坐着几个歇脚的游客,有人拿着手机在拍视频。这条白天普普通通的小巷,到了晚上居然成了露天音乐厅。
再往里走,巷子深处有家豆腐脑摊子亮着灯。老板是个中年汉子,他说在这摆了二十年摊,以前都是白天营业,后来发现晚上也有游客想尝尝当地小吃,就改成了下午出摊到深夜。热乎乎的豆腐脑撒上白糖,坐在巷子里的石凳上吃,别有一番风味。这大概就是韶山夜间小巷的特色吧——不是刻意打造的景点,而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生活场景。
后来和本地人聊天才明白,韶山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这个问题,其实问的是当地人的夜生活。在毛泽东同志故居附近的几处老巷子,现在确实慢慢形成了些小聚集点。有的是茶摊,有的是手工艺品摊,还有像那位拉二胡的老人,几乎天天都会来。不过要说固定的"站点",倒真没有明确标识,全靠口耳相传。
韶山夜间小巷何处寻
要说韶山夜间小巷何处寻,我倒是摸出些门道。最好找的是故居景区周边的巷子,虽然主要景点晚上不开放,但周边的民居巷弄反而活泛起来。记得有次在纪念品商店后面的巷子里,遇到几个学生在写生,画的是月光下的老屋瓦檐。他们说是美院来采风的,觉得夜晚的韶山更有味道。
现在韶山夜间小巷的烟火气,大多集中在农家乐比较密集的区域。这些巷子不像大城市的夜市那么喧闹,就是叁五个摊子,几张桌椅。卖的东西也简单:艾叶粑粑、红薯粉、凉粉,还有自制的山菊花茶。坐在巷子里吃东西时,经常能听到老人家用韶山话聊天,讲些当地的传说故事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韶山的夜巷子不是天天都热闹。下雨天基本没人,旅游淡季也会冷清些。最好挑周末去,天气好的话,晚上七八点最是热闹。而且这些巷子都不太显眼,得慢慢逛才能发现。有时候看着是条普通的居民巷,走进去却发现别有洞天。
上次去还碰到个有意思的事。在一条巷子里遇到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,他拿着旧照片在给年轻人讲当年的事。他说现在的巷子和以前大不一样了,但有些老石头路还保留着。他指着脚下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说,这条巷子五十年前就是孩子们晚上捉迷藏的地方。听着老人的讲述,突然觉得这些看似普通的巷子,其实装着好多故事。
所以啊,要是再有人问起韶山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我会告诉他:别着急,晚上沿着故居周围慢慢走,听见哪里有人声,闻见哪里有香味,就跟过去看看。韶山的夜生活不在明晃晃的大街上,都藏在这些弯弯绕绕的巷子里。说不定转过某个巷口,就能遇见拉二胡的老人,或是冒着热气的豆腐脑摊子,那便是韶山夜间小巷最动人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