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锦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学院后街品茶时光
那抹茶香飘过的青石板路
每次路过富锦女子学院后街,总会放慢脚步。这条不到两百米的小巷子,和学院正门那条宽阔马路比起来,简直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。梧桐树的枝叶快要碰到两侧的旧屋檐,下午四点的阳光斜斜地照在青石板上,把整条街染成暖黄色。
王阿姨的茶摊就在巷子中间,一个十来平米的小店面。第一次去纯属偶然,那天我刚结束一场不太顺利的面试,只想找个地方歇脚。店门挂着靛蓝色的布帘,上面手绣着“茶”字,被洗得有些发白。
“试试新到的凤凰单丛?”王阿姨正在烫茶杯,头也没抬。她总是能根据客人的状态推荐茶,后来我才知道,她在这条后街卖了二十多年茶,见过太多富锦女子学院的学生。
水刚烧开,茶香就飘出来了。那是一种很特别的花香,混着蜜糖的甜味。我捧着温热的茶杯,看茶叶在杯里慢慢舒展。说来奇怪,刚才还乱糟糟的心情,竟然平静了不少。
茶杯里的旧时光
熟了之后,王阿姨偶尔会讲起从前。“二十多年前啊,这条后街可热闹了。”她边整理茶罐边说,“那时候的女学生喜欢结伴来喝茶,讨论功课,说说悄悄话。”她指指墙边那个位置,“有个女生总坐在那儿,一边喝茶一边读诗,后来真的成了诗人。”
现在来喝茶的人少了,大家都喜欢去网红奶茶店。但王阿姨从不着急,“茶有茶的缘分,该来的人自然会来。”她说这话时,正在给一壶普洱称重,手法稳得像老中医抓药。
我在富锦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这段日子,慢慢品出了些门道。原来喝茶不光是喝茶,更像是一种生活节奏。王阿姨常说:“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急了,喝茶要慢,日子也要慢。”她冲茶时总是不慌不忙,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冬天,后街修路,生意更冷清了。可王阿姨还是每天准时开店,把茶具擦得锃亮。“就算没人来,茶香不能断。”她说这是她师父传下来的规矩。那天下午,居然来了几个老顾客,大家围坐在小火炉旁,喝着她特意泡的老白茶,聊着各自的近况。
学院后街品茶时光之所以让人留恋,大概就是因为这份人情味吧。在这里,你喝的不只是一杯茶,还有这条街的故事,王阿姨二十年的坚守,以及那些在茶香中慢慢沉淀的时光。
最近发现,来喝茶的年轻人又多了起来。有个大叁的学妹说,在这里写论文效率特别高。“比图书馆舒服多了,累了就看看王阿姨冲茶,闻闻茶香,灵感就来了。”她笑着说,手里的普洱茶已经续了叁次水。
黄昏时分,我准备离开。王阿姨正在给一位新客人介绍茶叶,阳光透过窗棂,在她的银发上跳动着。店里的收音机放着咿呀呀的戏曲,茶香氤氲,仿佛把整个后街都包裹在温柔的时光里。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因为这一缕茶香,成了这座城市最让人安心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