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远品茶教室工作坊,开远茶艺学堂研习班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4:37:03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进开远品茶教室工作坊,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玻璃壶里的水正咕嘟咕嘟冒着蟹眼般的小泡,几位学员围坐在茶席前,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手上的动作。穿棉麻衫的茶艺师不紧不慢地温杯烫盏,空气中渐渐弥漫开若有若无的兰花香气。“别急着喝,”她嘴角带着笑意,“先闻闻这茶香,是不是像走在雨后竹林里?”

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旅程

你可能要问了,不就是泡个茶嘛,哪来这么多讲究?哎,这话我可听多了。去年这时候,我也是这么想的。记得第一次来开远茶艺学堂研习班,我直接把沸水往玻璃杯里一倒,看着茶叶上下翻滚还挺得意。旁边的老师轻轻摇头:“好茶都让你吓着啦!”

原来啊,泡茶真不是简单的事。水要烧到多少度?是95度还是85度?注水该怎么绕圈?是要画“の”字还是直接冲?这里头的门道,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。就拿我们常喝的龙井来说,得用80-85度的水,沿着杯壁慢慢往下走,像春蚕吐丝那样轻柔。要是直接用滚烫的开水猛冲,那嫩芽可就要烫坏了,泡出来的茶汤准会带着涩味。

在开远品茶教室工作坊待久了,我才慢慢明白——茶啊,它是有生命的。从枝头采摘下来,经过揉捻、烘焙,直到在杯中重新绽放,它一直在呼吸,在变化。就像去年冬天那泡老白茶,刚开始喝觉得平淡,可叁泡之后,枣香、药香层层浮现,简直像在听一首慢板的老歌。

茶桌上的小世界

要说在开远茶艺学堂研习班最大的收获,倒不是学会了多少种泡茶手法,而是认识了这群可爱的人。坐在我对面的王阿姨是个退休教师,每次都会带个小本子认真记笔记;旁边的小李是个程序员,他说来这儿比写代码轻松多了。我们这群人,平时八竿子打不着,却因为一杯茶坐在了一起。

上个月阴雨连绵的下午,我们正在品鉴岩茶。窗外淅淅沥沥,屋里茶香氤氲。王阿姨突然说起她年轻时插队的故事,说那时候哪有什么好茶,几片粗茶叶能反复泡一整天。小李接话道,他现在加班都带着课上选的盖碗,困了就泡一壶。“奇怪,同样的茶叶,用盖碗泡就是比玻璃杯好喝。”

茶凉了又续,续了又凉。那个下午,我们聊了很多,从茶说到生活,又从生活聊回茶。忽然觉得,这小小的茶桌,倒像个微缩的人生舞台。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故事来,又带着别人的故事走。

现在每次路过开远品茶教室工作坊,总能看见新面孔。有年轻情侣来体验传统文化,有商务人士想找个安静去处,还有妈妈带着孩子来认识各种茶叶。玻璃门上总是雾气蒙蒙的,映着屋里温暖的灯光。偶尔推门进去,总会听到熟悉的开场白:“今天我们来聊聊这片叶子背后的故事……”

茶艺老师常说,喝茶不要贪多,一天两叁杯正好。生活也是如此,慢慢来,才能品出真滋味。这话我越来越懂了。就像此刻,我看着杯中舒展开的茶叶,忽然想起第一次来时手忙脚乱的样子,忍不住笑了。或许这就是开远茶艺学堂研习班最打动人的地方——它不急着教你成为茶道大师,而是让你在茶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