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源小区上课约茶,济源小区教学茶会
最近听说济源小区有个挺新鲜的事儿,不少邻居都在悄悄议论。这事儿说来也平常,就是几位退休老师在自家客厅办起了“上课约茶”,可仔细想想又觉得特别有意思。
张老师是小区里的老住户了,以前在中学教了叁十多年语文。去年退休后,总感觉日子缺了点什么。有一天她在楼下遇到几个年轻人正在讨论孩子作文的事,随口给了些建议。没想到第二天,邻居就带着孩子找上门来,手里还提着刚买的龙井茶。“张老师,能不能请您给孩子指导指导?顺便尝尝这茶。”就这样,济源小区第一个“上课约茶”的场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。
茶香里的知识时光
慢慢地,张老师的客厅在每周叁下午变得格外热闹。五六个人围着茶几,孩子们写作文,大人们偶尔也参与讨论。茶壶咕嘟咕嘟地响着,伴随着翻书声和轻轻的交流声。有时候写到一半,大家会停下来品品茶,聊聊生活里的小事。这种济源小区教学茶会,既不像正式课堂那么严肃,又比普通的邻里串门多了些内容。
“有意思的是,在这种氛围里,孩子们反而更愿意开口了。”张老师端着茶杯,眼里带着笑意,“上次我们讨论《背影》那篇课文,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突然说起他爸爸送他上学的情景,把大家都感动了。”
这种模式很快在小区里传开了。住在12号楼的王工程师也动起了脑筋,他在公司做了大半辈子机械设计,能不能也开个茶会,教教孩子们简单的机械原理呢?
于是,周六的下午,王工程师家的阳台变成了另一个教学茶会的场地。他用积木和简单工具,带着孩子们做小模型。说来也怪,同样是学习,在这种喝茶聊天的环境里,那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好像变得亲切多了。
住在小区里的李医生看到这些,也跟着开了健康知识的小茶座。不过她特别声明:“我这不是看病啊,就是大家一起聊聊怎么吃得更健康。”她准备了各种茶,根据季节变换,夏天泡菊花,冬天煮红茶,每次都会讲讲这种茶对健康的好处。
现在走在济源小区里,你可能会在傍晚时分听到某扇窗户飘出的欢声笑语,闻到淡淡的茶香。这种济源小区上课约茶的活动,已经悄悄形成了七八个不同主题的小组。有的是家长自发组织的英语角,有的是退休干部主持的时事讨论,还有的是几个爱好艺术的邻居一起画画、品茶。
小区物业的王经理最初还担心这种聚会会不会影响其他住户,没想到收到了不少正面反馈。“以前邻里之间都不太认识,现在通过这种茶会,大家关系近了不少。”他笑着说,“上周还有年轻人来找我,问能不能在物业办公室也开辟个小角落,让他们搞编程学习茶会呢。”
这种济源小区教学茶会的魅力在哪里呢?也许是因为它打破了学习的刻板印象。在这里,知识和生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,就像茶叶在热水中慢慢舒展。没有严格的课程表,没有考试压力,只有共同的兴趣和轻松的氛围。
住在5号楼的小陈是滨罢工程师,平时工作忙,很少参与小区活动。上个月偶然参加了一次历史主题的茶会,现在已经成为常客。“坐在那里,听着老师娓娓道来,手里捧着温暖的茶杯,突然觉得历史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文字,而是活生生的故事。”
春天的午后,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张老师家的地板上。又一期济源小区上课约茶即将开始,茶香已经飘满了整个房间。这次来了几个新面孔,他们有些拘谨地坐在沙发上,直到一杯热茶递到手中,紧张的表情才渐渐放松下来。
也许学习本该如此——在一杯茶的工夫里,知识就像茶香一样,悄无声息地沁入心田。而济源小区的这些普通客厅,正因为有了茶香和书香,变成了特别的教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