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汉站街快餐约学生,广汉学生快餐约见
最近啊,在广汉的一些小巷子里,总能看到些不太寻常的景象。叁五成群的年轻人蹲在路边,眼睛时不时瞟向过往的行人。这事儿说来也怪,明明都是些应该坐在教室里的年纪,怎么就在这街头晃荡了呢?
那天下午我路过老城区,正好撞见这么一出。两个穿着校服的男生站在电线杆旁边,手里攥着手机,时不时低头看看屏幕。“你这单多少钱?”其中一个叼着烟的男生问道,旁边那个戴眼镜的推了推镜框:“叁十,送到实验中学后门。”
藏在书包里的外卖
我装作系鞋带,多听了一耳朵。原来这些学生是在做“快餐代购”的活儿。附近的小餐馆把外卖订单派给他们,他们利用课间或是放学时间送货。这活儿来钱快,一单能挣个十块二十块的,比去店里打工自由多了。
可问题就出在这“自由”上。有个叫小伟的孩子告诉我,他现在每天要送二十多单,数学课都在想着怎么规划送货路线。“反正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”,他这么说的时候,眼神飘忽不定,手里还不停刷新着接单页面。
这些孩子接单的范围越来越广,从最开始的外卖,到现在连代买烟酒、代排队都干。有个便利店老板跟我说,现在学生来买烟的可不少,都是帮别人带的。“我说不卖给他们吧,他们转头就去别家,这生意总不能不做。”
深夜的摩托车声
更让人担心的是晚上。差不多九点过后,经常能听到摩托车在小区里穿梭的声音。那是些高年级的学生,接了夜宵的外卖单,骑着电动车在巷子里钻来钻去。你说这多危险啊,晚上路灯暗,他们为了赶时间都骑得飞快。
我认识的一个家长王阿姨,她儿子以前成绩还不错,最近却老是熬夜。一开始以为是学习压力大,后来才发现是在偷偷接单送夜宵。“说他也不听,还说这是在锻炼社会能力”,王阿姨说着直叹气。
这事儿吧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孩子们确实挣到了零花钱,可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点?课堂上打瞌睡,作业敷衍了事,更别提那些安全隐患了。有个初二的孩子上周送餐时摔了一跤,膝盖磕得血肉模糊,就这样第二天还惦记着要去接单。
现在这“广汉学生快餐约见”都快成地下产业链了。有些商家专门找学生送货,因为学生好说话,要的报酬低。还有些社会青年混在里面,借着订餐的名义让学生带些别的东西。这事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,可孩子们却觉得自己挺能耐,小小年纪就能赚钱了。
昨晚我又路过那条街,看见几个半大的孩子蹲在路边等单。手机屏幕的光映在他们脸上,明明还是稚气的模样,眼神里却带着不符合年龄的焦虑。这时我的手机突然响了,吓得他们一激灵,齐刷刷抬起头来,那眼神,像是在提防着什么,又像是在期盼着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