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州火车站小巷子,邻近的莱州站旁小街
那条熟悉的小巷
莱州火车站小巷子,就在出站口往右一拐的地方。每次从外地回来,双脚一踏上这片地,心里就莫名踏实。这条巷子和旁边那条邻近的莱州站旁小街,对我而言,从来不只是两条普通的通道。
巷子不宽,刚好能容两辆叁轮车错身。脚下的青石板被磨得发亮,下雨天会泛着湿漉漉的光。墙上爬满了老藤,夏天绿油油一片,秋天就变成暖洋洋的黄。巷口王叔的修车摊永远摆在那儿,他看见我拖着行李箱,总会抬头喊一嗓子:“回来啦!”就这叁个字,比什么都暖。
往前走几步,是李阿姨开的小卖部。木板门的蓝色已经斑驳,上面用粉笔写着“公用电话”的字样还隐约可见,虽然现在早就没人用了。店里的玻璃柜台摆着香烟、棒棒糖和老式鸡蛋糕。我小时候总来这儿,攥着五毛钱,踮着脚买冰棍。李阿姨认得我们这些老街坊,有时买瓶水,她硬是不收钱,说:“邻里邻居的,客气啥。”
声音与气味
清晨的莱州火车站小巷子是最有活力的。火车到站的汽笛声像是起床号,接着巷子里就热闹起来。拉着小推车的商贩,吆喝着刚到的海鲜;早点摊的油炸糕在锅里滋滋作响,混着豆浆的香气,直往鼻子里钻。隔壁那条邻近的莱州站旁小街,这时候也醒了,卖菜的叁轮车铃铛按得叮当响,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,织成了一天最初的交响乐。
中午过后,喧嚣会暂时退去。阳光透过藤蔓的缝隙,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巷子里的猫蜷在墙根打盹,只有远处火车偶尔的轰鸣,提醒着人们这里与车站的紧密相连。我常常觉得,这条小巷就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,看着一代代人从这里出发,去往远方,又看着他们风尘仆仆地归来。
巷子深处住着位赵爷爷,快九十了,精神还矍铄。他总爱坐在自家门前的马扎上,说自己是看着这巷子,还有对面那条邻近的莱州站旁小街,一点点变成现在这模样的。“以前哪有这么平整的路哦,”他眯着眼说,“都是土路,一下雨,满脚泥。但这儿的人没变,还是那么实诚。”
傍晚时分,巷子又换了副面孔。家家户户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,厨房飘出炒菜的香味。下班的人匆匆穿过巷子,脚步声在狭小的空间里回响。这时候的莱州火车站小巷子,褪去了白天的忙碌,充满了归家的安稳。你会清晰地感觉到,这条小巷不只是一条路,它是许多人生活的根,是连接着远方和家的那根细细的、却无比坚韧的线。
站在这熟悉的巷口,看着暮色中亮起的灯火,听着那些琐碎而亲切的声响,心里就特别平静。我知道,无论走出去多远,这条莱州火车站小巷子和它周遭的一切,总会在这儿等着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