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火车站小巷子,泉州火车站附近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1:00:47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下午,我站在泉州火车站出站口,看着导航软件上那条被标记为深红色的主干道,突然不想打车了。一位拖着买菜小推车的大妈从我身边经过,随口说了句“走小巷子快多啦”,我便跟着她拐进了车站西侧的一条泉州火车站小巷子。

刚踏进去,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。身后的车流喧嚣像被按了静音键,眼前是仅容两人并肩通过的窄道,两侧是老旧的骑楼,墙缝里钻出几丛绿茸茸的苔藓。阳光从屋檐的缝隙漏下来,在青石板上切出明暗交错的光斑。

巷子里的市井烟火

再往里走,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。二楼晾晒的衣物在微风中轻轻摆动,一楼厨房飘出酱油炖肉的香味。杂货店老板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,收音机里放着咿咿呀呀的南音。我停下脚步买了瓶水,用生硬的闽南话问:“这巷子通到哪里呀?”老板笑着指了指前面:“穿过去就是天后路,比你在外面堵着快多啦!”

确实,这条泉州火车站附近小胡同像个时光隧道,连接着现代交通枢纽与老城区的缓慢节奏。几个年轻人拖着行李箱熟练地穿行其间,看来是常客。有个姑娘站在墙角拍那扇雕花木窗,手机镜头对准了缠绕在窗棂上的叁角梅。

我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来泉州,火车站周边还是一片荒芜。如今高楼林立,唯独这些巷子顽强地存活下来,成了钢筋水泥森林里的温柔缝隙。一位坐在门槛上剥花生的大爷说,他在这住了五十年,“看着火车站从一个小站变成现在这样,就这些巷子没怎么变。”

穿过一个转角,视野忽然开阔。有个小广场,中间是口古井,井口被磨得光滑发亮。几个老人坐在石凳上泡茶,用的是那种深深的紫砂壶,小茶杯只有拇指大小。他们招呼我坐下喝杯茶,听说我是从火车站穿巷子过来的,都笑了:“这条近路啊,我们走了半辈子。”

茶水滚烫,带着铁观音特有的兰花香。老人们说,以前没有这么多高楼时,站在井边能看见清源山。现在山被挡住了,但茶还是那个味道。我突然觉得,这条巷子不只是一条捷径,更像是这座城市的记忆通道,把那些即将被遗忘的东西,悄悄保留了下来。

告别老人们继续往前走,巷子渐渐变宽,能看见主干道的车流了。回头望去,那些斑驳的墙壁、湿漉漉的青石板、摇曳的衣杆,都笼罩在金色的夕阳里。走出巷口时,我下意识地回头又看了一眼,把这个画面刻在脑子里。

后来每次在泉州火车站下车,我都会选择穿过这条小巷。它始终在那里,用最从容的姿态,迎接每一个匆忙的旅人。有时候我会想,或许每座城市都需要这样的地方——不是景点,不是地标,就是普普通通的日常空间,却能让匆匆而过的人们,偶然窥见这座城市真实的温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