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林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,查看微信附近人的性质
最近和老友穆林喝茶,他跟我吐槽了一件烦心事。他说他闲着没事打开微信“附近的人”功能,本想看看有没有邻居可以聊聊天,结果刷来刷去,心里直犯嘀咕。“你看这个头像,网名,还有签名,我怎么老觉得不太对劲呢?怎么看这些人是不是做别的生意的?”他皱着眉头问我。
我猜,穆林这个问题,可能不少人都遇到过。微信作为一个聊天工具,它的“附近的人”功能本意是好的,就是为了方便大家认识身边的人。但林子大了,什么鸟都有,这个功能确实容易被一些人用来做别的事。
从蛛丝马迹里找找看
那咱们普通人,比如像穆林这样,该怎么去判断呢?直接问肯定不合适,只能从一些细节里观察。首先可以看看头像。如果头像是那种特别暴露、或者带着强烈暗示性的照片,那你心里就得打个问号了。正经想交朋友的人,一般会用比较生活化或者能展现个人特点的头像,对吧?
再来看看网名和个性签名。这个很关键。如果网名直接是“某服务”、“某经理”,或者签名里带着暧昧的词语、明显的联系方式,比如一串数字暗示是电话号码,那目的性就太强了。普通的微信用户,签名大多是心情随笔、个人座右铭,或者干脆空着。
还有一个细节是朋友圈。如果对方允许你查看朋友圈,你可以稍微浏览一下。要是里面全是各种摆拍、奢侈品的照片,或者内容空洞,只有定位在不同酒店的图片,没什么真实的生活分享,那也挺说明问题的。一个真实用户的微信朋友圈,通常会有些生活碎片,比如吃了什么、去了哪里、看了什么电影,哪怕抱怨下工作,都显得更真实。
穆林听我这么一说,恍然大悟似的点点头:“哦,有道理。看来不能光看一个地方,得多看看这几处。”
回归功能的本心
其实啊,咱们在这儿琢磨“怎么看是不是卖的”,说到底,是对陌生人一种下意识的警惕。这种警惕心是好的,能保护我们自己。微信“附近的人”这个功能,它本身就是一个工具,工具没有好坏,关键看人怎么用。
我们查看微信附近人的性质,其实是想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和身份背景。一个正常的、希望结识新朋友的人,他的言行举止,他展现出来的信息,必然是自然、坦诚,经得起推敲的。而带有特殊目的的人,则会想方设法地快速吸引眼球,传递一些隐晦但又明确的信息。这两者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。
所以,下次再像穆林一样打开这个功能,不妨放平心态。把它当作一个观察社会的窗口就好,不必抱有太强的目的性。如果感觉对方不对劲,聊天的内容开始偏离正常社交的轨道,那么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:停止回复,或者直接删除。保护好我们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,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穆林喝完杯里的茶,舒了口气:“听你这么一讲,我心里敞亮多了。以后啊,还是得擦亮眼睛,感觉不对劲的,咱不理就完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