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阳学院外援女,校外女生参与校园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7:40:40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。前几天路过汾阳学院,正赶上他们办校园文化节,操场上那叫一个热闹。你猜怎么着?我居然在舞蹈比赛的队伍里看见几个陌生面孔,动作虽然稍显生疏,但那股认真劲儿可不输在校生。旁边有同学小声嘀咕:“那是我们请的外援啦,艺术学院的学姐。”

说来也怪,现在的高校之间,这种“人才流动”好像越来越普遍了。汾阳学院外援女这个现象,仔细想想还真有不少值得聊聊的地方。

墙里开花墙外香

我找了个阴凉处坐下,和几个同学攀谈起来。穿蓝色罢恤的男生一边给场上队员拍照一边说:“我们话剧社上次排戏,女主角就是隔壁师范学院的。没办法呀,咱们学校女生少,合适的更少。”他耸耸肩,“不过人家确实专业,台词功底比我们强多了。”

这话让我想起上个学期的事。那时汾阳学院搞辩论赛,有个文学院的姑娘口才了得,后来才知道是从山西大学请来的“辩论高手”。听说那几场比赛,观众席坐得满满当当,连过道都站满了人。

这种现象挺耐人寻味的。你说它是“外援”吧,其实又没那么正式。这些校外女生参与校园活动,大多就是朋友之间帮个忙,顶多请吃顿饭、送个小礼物就算答谢了。没有合同,没有报酬,纯粹是年轻人之间那种“我帮你,你帮我”的情谊。

不过这种情谊,倒是给校园带来了不少新鲜空气。

不一样的风景线

坐在我旁边的女生扶了扶眼镜,说起她们乐队请外援的经历:“我们主唱去年毕业了,正好认识音乐学院的一个朋友,就请她来帮忙带带新人。”她笑着说,“人家一来,不光教发声技巧,还给我们推荐了好几首小众但特别好听的歌。”

确实如此。校外女生的到来,往往能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。就像打开了一扇窗,让原本可能有些同质化的校园文化,忽然多了不同的色彩。

不过这事儿也不是全无争议。我就听说有的同学私下抱怨,觉得请外援对完全靠自己的团队不太公平。特别是在比赛类活动中,这种声音更容易出现。

但有意思的是,大多数同学对此都挺看得开。有个学生会干部这么说:“关键是把握好度。如果是正式比赛,我们会提前说清楚规则;如果是联谊性质的活动,大家开心最重要。”

其实想想也是,校园又不是完全封闭的小社会。让校外女生参与校园活动,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帮同学们提前适应将来步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。

现在回头看,汾阳学院外援女这个现象,折射出的或许是当代大学生更开放、更包容的心态。他们不再把自己局限在校园的围墙之内,而是愿意走出去、请进来,在交流中互相学习,共同成长。

操场上,舞蹈比赛已经进入尾声。那几个“外援”女生和本校学生手拉手向观众致谢,脸上的笑容灿烂又真诚。阳光洒在她们身上,分不清哪个是本校生,哪个是外校生——也许,这本就不重要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