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余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周边百元情感故事
街头巷尾的闲话里,总飘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。扶余这座小城,最近就流传着对于200块钱的爱情的闲话。
那天在巷口的面馆,听见两个大姐边剥蒜边唠嗑。“你说现在这年轻人,处对象都这么省事了?听说西街那理发店的小娟,见个网友就收200块。”另一个撇撇嘴:“那算啥,现在不都流行啥‘周边百元情感故事’么,吃顿饭看场电影,完事儿各回各家。”
一场交易的开始
我认识个跑运输的李师傅,他给我讲过这么一档子事。有回他拉活儿,碰上个小伙子要去乡下见女网友。路上小伙子挺实在,啥都往外说:“叔,你说这200块钱能处出真感情不?”李师傅握着方向盘直乐:“我年轻那会儿,追你婶子就花了叁斤粮票。”
那趟回来没多久,李师傅又在车站碰见那小伙子。这回他拎着大包小包土特产,笑得见牙不见眼:“成了叔!她奶奶给我做了双布鞋,这针脚,机器都扎不出来。”原来那姑娘家里老人病了,200块钱其实是凑的药费。小伙子后来常去帮忙干农活,一来二去,倒真把婚事定下了。
你说这事儿邪门不?本该是场交易,倒成全了真正的周边百元情感故事。现在小两口在镇上开了家馒头铺,早晨五点就亮灯,那蒸笼冒的热气,能把半条街都熏暖和了。
不过也不是谁都这么走运。城南办迟惫有个叫小梅的姑娘,也常和人谈200块钱的爱情。但她心里明镜似的:“这钱就够买两张电影票加杯奶茶,图个临时伴儿。”有回遇上个较真的大学生,非要和她谈真心,她倒是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:“咱们这儿啊,最不值钱的就是真心。”
倒让我想起早年间在扶余乡下见过的婚俗。那会儿说媒,彩礼也就百来块钱,但得配上两只活雁。老人家说,大雁一生就一个伴儿,这寓意比啥都金贵。现在倒好,什么都明码标价,感情也能挂上价签。
前两天路过人民公园,看见长椅上坐着对老夫妻。老头给老伴剥橘子,一瓣一瓣递过去。我问他们咋认识的,老太太笑出满脸褶子:“那会儿他在生产队,帮我干了叁天活儿,我要给他钱,他就要了两毛钱买冰棍。”您瞧瞧,这搁现在,也算得上是扶余附近200块钱的爱情的祖师爷级别了。
其实琢磨琢磨,钱不过是个引子。有人拿它当路费,有人拿它当墙砖。200块钱能换来什么,全看往里头填的是啥心思。就像咱这儿的松花江,同样的江水,有人看它是生计,有人看它是风景,还有人,就指着它过日子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