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城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凤城女校后巷品茶时光
推开那扇嵌着磨砂玻璃的木门,熟悉的风铃声便叮咚作响。老板娘正踮着脚往青瓷罐里添新茶,见我来了,眼角笑出细细的纹路:“还是老位置?”
靠窗的藤椅被午后的阳光晒得暖融融的。这条藏在凤城女子学院后街的小巷,总让我想起学生时代。那时总爱溜出校园,捧着课本在这儿消磨整个下午。如今工作多年,这个习惯却一直没改。
茶杯里的旧时光
“尝尝今春的茉莉银针。”老板娘端来白瓷盖碗,蒸汽挟着花香袅袅升起。隔壁桌几个穿校服的女生正凑在一起看手机,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。多像当年的我们啊——总以为未来还很远,最大的烦恼不过是明天的测验。
其实这条后街变化挺大的。对面的文具店改成了奶茶铺,转角那家租书店早已不见踪影。唯独这间茶室,连墙上的水墨挂历都还停在2018年。或许正是这份不变,才让我们这些老客总惦记着回来坐坐。
抿一口茶,茉莉的甜香在齿间流转。忽然理解为什么古人说“茶如人生”,这凤城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时光,确实像极了我们那届学生的集体记忆——看似平淡,却自有其隽永的滋味。
茶香缭绕的遇见
正出神时,门上的风铃又响了。进来的是位白发老先生,竟是当年教文学概论的陈教授。他扶了扶眼镜认出我,便自然地坐到对面:“你也还记得这儿?”
他说退休后每周都会来。我们聊起很多往事——那个总在课堂打瞌睡的短发女生,后来成了作家;总坐在第一排记笔记的班长,现在在博物馆做研究工作。教授轻轻转动茶杯:“教育就像泡茶,急不得。你们毕业这些年,才慢慢展现出各自的滋味。”
这话让我心头微动。望着窗外斜阳穿过梧桐叶隙,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光影,忽然觉得这凤城女校后巷品茶时光,倒成了我们共同的人生课堂。
临走时,教授指着茶室后院那棵老槐树说,他女儿下个月要从国外回来举办婚礼,就选定在这个充满回忆的院子。老板娘听了,开心地说要特意准备桂花乌龙茶饼招待宾客。
回程时特意绕到学院正门。崭新的教学楼在夕阳下闪着光,而身后那条安静的后街,依然飘着淡淡的茶香。这两处景象看似割裂,却又奇妙地和谐共存——就像我们既向往崭新的未来,又贪恋着熟悉的旧时光。
下次该约哪位老同学一起来呢?捧着尚有余温的茶杯,我忍不住开始盘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