阆中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阆中火车站后巷名称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1:49:18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台外的风景

每次走出阆中火车站,都能看到那条斜插在站房后身的小巷。说它是巷子吧,其实更像是一条被两排老房子自然夹出来的过道。青石板路面被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几丛野草,晾衣绳横在半空,挂着的衣裳还在滴水。我常想,这条巷子该有个名字吧?毕竟,每天那么多旅客从这儿经过,总得有个称呼。

阆中火车站后巷名称这个问题,我问过巷口修鞋的老师傅。他手里的锥子停了一下,抬头笑道:“叫啥名?我们都管这儿叫‘车站后头’。”他用锥子指了指巷子深处,“你看那电线杆上贴的租房广告,写的也是‘火车站后巷’,大家心里都明白。”这倒让我想起很多老城区的巷子,官方名字反而不如街坊们的叫法来得亲切。

往前走几步,巷子渐渐热闹起来。卖锅盔的摊子支在墙角,刚出炉的饼子冒着热气;五金店门口堆着各式工具,老板正蹲在地上修一把旧锁。有个大妈拎着菜篮子从院里出来,我趁机上前打听:“阿姨,这条巷子到底叫什么名字呀?”她愣了一下,随即摆摆手:“就叫后巷呗,住了十几年了,谁还管它叫啥。”

说来也是,阆中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对当地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。就像你不会特意去记自己家楼梯有多少级台阶一样,这条巷子早就融进了他们的日常。早晨六点,送奶工的叁轮车铃声准时响起;傍晚时分,放学的孩子们追逐着跑过石板路。这些生活的印记,比任何路牌都来得真实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我倒是觉得这条没有正式名字的巷子挺有意思。它不像前面大街那样规整,却藏着更多生活的味道。老房子墙面的斑驳,窗口伸出的竹竿,甚至墙根处青苔的纹路,都在诉说着时间的故事。偶尔能看到几个游客举着手机拍照,大概也是被这种原生态的景象吸引了吧。

巷子中段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理发店,红色的旋转灯箱已经褪色。老师傅边给我理发边说:“早些年这儿就是条土路,后来铺了石板。要说名字,好像听老人们提过,叫什么‘平安巷’?”他手上推子不停,“不过现在都没人叫了,反正从火车站过来就这么一条巷子。”

走出巷子时,夕阳正好斜照在青瓦上。我想,或许这条巷子不需要一个正式的名字。阆中火车站后巷名称这个问题,答案就藏在每个过路人的脚步里,藏在每扇木门后的家常话里。它就像这座城市的一个注脚,不张扬,却不可或缺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