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林水磨工作室喝茶,穆林水磨坊茶室品茗
推开那扇老木门,时光仿佛慢了下来。穆林水磨工作室喝茶这件事,听起来简单,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。水磨石地面泛着温润的光泽,空气里飘着若有似无的茶香,像是把整个喧嚣世界都隔绝在外了。
角落里传来石磨转动的咕噜声,老师傅正不紧不慢地碾磨着新收的茶青。他抬头看见我,笑着招手:“来得正好,这批碧螺春刚醒好,尝尝?”我凑过去看那墨绿色的茶叶在石磨间舒展,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里要叫“工作室”而不是普通的茶室——每片茶叶都要经过这样耐心的打磨,就像匠人对待自己的作品。
当传统遇上新意
“现在年轻人总嫌传统茶道太繁琐。”老师傅边说边往盖碗里投茶,“但在我们这儿,你想怎么喝都行。用紫砂壶可以,用玻璃杯也行,哪怕你想直接用大碗喝,只要喝得开心就好。”他冲入热水,茶叶在杯中翻飞,像跳起了华尔兹。
隔壁桌的年轻人正拿着手机拍茶汤的颜色,兴奋地跟同伴说这个滤镜绝了。老师傅朝他们努努嘴,压低声音:“刚开始我觉得这样不尊重茶,后来想通了——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茶香,这不也挺好?”
确实,在穆林水磨坊茶室品茗,最打动人的就是这种包容。你可以安安静静地品味,也可以热热闹闹地分享。墙边书架上摆着与茶相关的书籍,有人正埋头做着笔记;窗边的几人却笑得前仰后合,完全不顾及所谓的“茶室礼仪”。
老师傅给我续茶时又说:“茶啊,最怕被供起来。它应该是活生生的,像人一样有温度。”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。确实,太拘泥于形式,反而失去了本真。
窗外下起了细雨,雨水顺着瓦檐滴落,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。这样的天气,最适合待在室内慢慢喝茶。老师傅搬出他收藏的各种茶具,开始讲述每件器物的故事。那个裂纹茶杯是烧制时意外所得,这把紫砂壶已经陪伴他二十年。
“器物用久了会有感情。”他轻轻摩挲着壶身,“就像这间工作室,每个常来的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,有自己偏爱的茶杯。小张喜欢靠窗的位置,老王必定要坐在最安静的角落。”这些细节让我突然意识到,这里不只是一个喝茶的地方,更像是一个精神的栖息地。
雨渐渐大了,又有人推门进来,是个被雨淋湿的姑娘。老师傅自然地递过干毛巾和一杯热茶,像是接待老朋友。姑娘捧着茶杯暖手,脸上露出放松的神情。这样的场景,大概每天都在这里上演着。
在穆林水磨工作室喝茶的时光里,我发现最难能可贵的是那份随意。没有刻意的仪式感,没有必须遵守的规矩,只有恰到好处的陪伴——茶在陪着你,这些素不相识却因茶结缘的人也在陪着你。
天色将晚,雨停了。我起身告辞时,老师傅正在教一个新客人如何持壶。阳光从云缝里漏出来,照在那些茶具上,泛起柔和的光。走出很远回头望去,那扇木门依然敞开着,像是在等待下一个需要片刻安宁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