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石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为何光说不做
前阵子路过黄石区,看到几家足浴店挂着“开业大酬宾”的横幅,门口贴着各种养生套餐的广告。过了一个月再经过,发现横幅颜色都褪了,玻璃门上还贴着同样的广告,但店里始终冷冷清清。这让我想起不少街坊的议论:“这些店整天说要搞活动,怎么没见动静?”
说起来挺有意思的。有家店的老板在开业前到处发传单,说要做成这条街上最专业的足疗馆。结果开业当天就摆了几个花篮,连最基本的按摩师都没配齐。有位大伯去体验,回来说技师手法生疏,连穴位都找不准。老板倒是很会说话,一直说“下个月要引进新设备”、“正在培训专业技师”,可大半年过去了,店里的服务还是老样子。
承诺与现实的差距
更让人纳闷的是,这些店特别喜欢在宣传上下功夫。朋友圈里经常看到他们发的广告视频,画面精美,配着激昂的音乐,说要打造“五星级服务”。可实际进店发现,连最基本的消毒柜都时好时坏,毛巾摸着还有点潮湿。有顾客反映情况,店长总是满脸堆笑:“正在整改,马上换新设备。”但这话说了叁个月,还是老样子。
其实不单是硬件问题,服务态度也经不起推敲。上次听邻居王姐说,她办了张会员卡,当时店员承诺可以随时预约金牌技师。结果每次打电话,对方都说金牌技师在忙,建议她换人。王姐要求退卡,店方又改口说“下周就增加人手”,拖了两个月都没解决。
这种现象背后,可能和经营思路有关。有些店主把太多精力放在营销包装上,觉得把广告做得漂亮就能吸引顾客。实际上,服务业最关键的还是实实在在的体验。脚底按摩舒不舒服,环境干不干净,这些顾客一体验就知道,光靠漂亮话是留不住人的。
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困境
现在这条街上足浴店越开越多,竞争挺激烈的。有意思的是,那些踏实做服务的店面,虽然装修普通,但生意一直不错。反而那些整天喊口号、搞噱头的店,经常换招牌。有家店两年内改了叁次店名,每次重新开业都说得天花乱坠,可服务品质始终提不上去。
我观察过其中一家店的经营模式。他们很舍得在宣传上花钱,请人做短视频,搞团购促销,但员工培训却跟不上。新来的技师培训叁天就上岗,连基本的足底反射区都记不全。老板总说“要打造品牌”,可连最基础的服务质量都保证不了,这不是本末倒置吗?
附近居民现在都学聪明了。张叔说得好:“别看广告说得响,要看师傅手法强不强。”他现在认准了街角那家老店,虽然装修简单,但师傅个个手法到位,价格也实在。
说起来,服务业最怕的就是“说一套做一套”。顾客来足浴店,图的是放松和解乏。要是连最基本的按摩都做不好,再多的宣传也是白搭。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有些店始终做不起来的原因吧。
记得有次和一位从业二十年的老师傅聊天,他说现在很多新入行的店家都陷入了个误区:总想着走捷径,不愿意踏踏实实练手艺。足疗这门手艺,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掌握精髓。指法、力度、穴位定位,哪个都不能马虎。可惜现在愿意沉下心钻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。
每次路过那些冷清的足浴店,看着崭新的招牌和空荡荡的大堂,就不由得想起老师傅的话。或许,把这些店为什么总是“只吹不做”的现象想明白,对其他行业也有启发。做服务行业,终究要回归本质,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好比什么都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