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汉万达公寓妹子,广汉万达住宅姑娘
这两天路过广汉万达,看到公寓楼下来来往往的年轻人,突然想起朋友上个月跟我吐槽的事儿。他说现在提到"广汉万达公寓妹子",不少人脑子里会冒出些不太实际的想象,反而把住在住宅区的"广汉万达住宅姑娘"给标签化了。
其实吧,这两个群体的差异真没传说中那么大。我表妹就住在万达公寓,刚毕业的大学生,每天踩着高跟鞋挤电梯赶公交,晚上回来还得自己研究菜谱。有次我去她家,看见她正对着视频学修漏水的水龙头,手上还贴着创可贴。
住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她们
周末去住宅区给堂姐送东西,她家宝宝刚满周岁。聊起婚前住公寓的日子,她笑着说那会儿反而更懂精打细算。现在虽然住着大房子,可还是保持着记账的习惯,手机里存着十几个比价软件。"你说奇怪不,以前租公寓时总想着将来要买大房子,现在真住进来了,反而常想起当初那个小公寓里的日子。"
认识个在万达开美容院的朋友,她说来做护理的客人里,既有住宅区的全职太太,也有公寓楼的上班族。有意思的是,最近公寓的年轻女孩特别爱咨询抗初老项目,反倒是住大房子的客人在研究创业课程。你看,人总是向往自己暂时没有的东西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,看见公寓楼下有个女孩蹲在花坛边喂流浪猫。后来在超市又碰到她,正仔细对比两种猫粮的价格。她说这只猫跟她半年了,虽然自己还在租房,但看见小猫蹲在公寓门口等她的样子,就觉得这个城市突然有了温度。
住宅区有位姐姐在阳台种满了多肉,有次下雨天赶着收衣服,碰掉了几盆。第二天发现楼下邻居帮忙把完好的植株都移栽到了新盆里,还留了纸条说"慢慢来,花和人都需要时间生长"。这个插曲让我想起,无论住在哪里,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从来不会因为建筑类型而改变。
其实现在很多住在公寓的姑娘,正在为将来的住宅努力;而住在住宅的,也未必就高枕无忧。上次在社区图书馆,看见两个女孩交换备考资料,一个准备公务员考试,一个在复习注册会计师。她们一个住在公寓,一个住在住宅,但此刻都同样在为更好的明天埋首苦读。
或许我们该少关注她们住在哪里,多看看她们如何在生活里扎根。就像广场上那排香樟树,无论种子落在什么位置,都在努力向上生长。每次路过广汉万达,看见亮着灯的窗户,都会想这里面正在发生怎样的故事。也许某个姑娘刚学会做妈妈拿手的回锅肉,也许有人正对着镜子练习明天的述职报告。
这些温暖的日常,这些真实的努力,远比简单的标签更能打动人心。住在公寓或住宅,不过是人生不同阶段的选择罢了。重要的是,每个认真生活的姑娘,都值得被温柔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