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密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生茶艺交流空间
推开那扇挂着风铃的玻璃门,茶香就软软地扑了个满怀。几个穿着校服的少年正围坐在原木茶桌前,其中戴眼镜的男生小心翼翼提起陶壶,清亮的茶汤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——这个叫小远的理科生,叁个月前连茶杯都端不稳呢。
说起来挺有意思,这个哈密学生品茶工作室最初就是几个高中生捣鼓出来的。他们在化学课上学到茶多酚的分子式,突然好奇:为什么同样的茶叶,爷爷奶奶泡的就是比自己泡的好喝?于是课桌拼成的简易茶席上,第一次飘起了正经的茶香。
从保温杯到工夫茶
你可能想象不到,现在能熟练演示"关公巡城"手法的小远,当初都是用保温杯闷泡茶叶的。"那天我带来爸爸的太平猴魁,大家直接往不锈钢杯里一扔,结果喝起来比中药还苦。"他笑着摇头,"后来在视频里看到工夫茶讲究快进快出,试了试才发现,原来茶汤可以这么甜。"
隔壁班的维吾尔族姑娘阿依努尔贡献了家里的手工陶罐,美术特长生小林设计了茶叶观察笔记,连保卫室大叔都偶尔过来指点水温——这个学生茶艺交流空间就像块磁石,把对茶感兴趣的人都聚到了一起。他们发现奶茶店买不到的滋味,就藏在这片东方树叶里。
最动人的要数上个月的"盲品会"。大家蒙着眼品尝叁款哈密本地茶,体育生小凯居然准确分辨出天山雪水浇灌的品种。"说不清为什么,就是喉韵更清凉些。"他摸着后脑勺憨笑,那神态活像发现了新大陆。
窗台上的薄荷盆栽越长越茂盛,那是用凉掉的茶汤浇灌的。就像这群年轻人,在茶香熏染间悄悄蜕变着。原来茶不只是长辈杯中的琥珀色,也可以是他们笔袋旁放着的小茶壶,是解完数学题后最舒心的慰藉。
最近他们正在尝试用盖碗冲泡哈密本地的玫瑰花茶,粉白花瓣在茶汤里舒展时,总让人想起春天学校围墙边的花树。或许下个学期,这个哈密学生品茶工作室内会出现更多有趣的新面孔,谁知道呢?茶香飘过的地方,故事自然会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