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服务
这几天在小区电梯里,总能看到几个穿着校服的初中生凑在一起,对着手机屏幕指指点点。走近一听,原来他们在讨论一个挺新鲜的事儿——有个同学通过一个叫“湖州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”的服务,帮隔壁班的同学解决了数学难题。
这事儿听着挺有意思的。现在的小孩,不是都爱用微信聊天嘛,怎么突然又回归“原始”的电话交流了?我找了个机会问其中一个小同学,他眨巴着眼睛说:“打字多累啊!而且有些题目,光靠打字根本讲不明白。电话里能听到对方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的动静,讲到关键处还能马上反问,比发语音条方便多了。”
电话两头的故事
后来我了解到,这个“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服务”在初中生圈子里悄悄流行起来了。有个叫小林的初二学生告诉我,他就是这个服务的常客。“上周我英语口语要准备情景对话,正好找了个高年级的学姐陪我练习。我们在电话里模拟了超市购物的场景,她随时纠正我的发音,100块钱聊了叁次,比上培训班划算多了。”
住在城东的陈女士发现儿子最近变了。以前回家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,现在居然会主动和人打电话讨论功课。“起初我还担心他早恋,后来偷偷听了几次,发现他们是在讨论物理电路题。两个孩子隔着电话,你一句我一句地画电路图,比划电流方向。这种学习方式,我们那时候可想不到。”
不过也有家长犯嘀咕:这么长时间打电话,会不会影响视力?会不会耽误正经学习?初叁学生小伟的爸爸说:“后来我发现,孩子和同学约好每周六下午固定叁小时复习,反而养成了规律的学习习惯。重要的是他们真的在讨论正事,不是在闲聊。”
为什么是电话?
现在视频通话这么方便,为什么这群孩子偏偏选择最传统的语音通话?几个初中生的说法挺有意思:“开视频就得注意形象,还得找好背景,太麻烦了。”“语音通话可以让眼睛休息,边聊边在纸上写写画画,反而更专注。”
教语文的李老师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使用过“湖州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”服务的学生,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了。“可能是长时间电话交流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,现在这些孩子回答问题都特别有条理。”
但这种学习方式也不是万能药。有个女生跟我说,她试过一次后就再也没用了。“我和同学约好复习历史,结果聊着聊着就开始说偶像演唱会,叁小时过去了,正经事没干多少。”她笑着说,“得找自律性强的学习伙伴才行。”
现在想想,这个“学生百元叁小时通话服务”之所以能流行起来,可能是因为它刚好满足了初中生的某些需求:既能互相学习,又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感;既解决了学习难题,又不会给家长增加太多经济负担。
傍晚路过小区花园,又看见那几个初中生坐在长椅上,举着手机认真讨论着什么。夕阳把他们的校服染成了暖黄色,其中一个男孩正对着电话那头说:“你再把那道几何题的辅助线画法说一遍,我好像有点明白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