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新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阜新300元的情感故事
那家小旅馆的霓虹灯
阜新站前那条老街,到了晚上就特别热闹。摆摊的吆喝声,小饭店的炒菜声,还有那家“平安旅社”粉红色霓虹灯,一闪一闪的。我跟老张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,他指着那灯说:“瞧见没,三百块,就能在那儿住一宿。” 烟头的火光忽明忽暗,映着他半边脸。三百块钱,在现在这年头,能干啥呢?可能就是一桌差不多的饭菜,或者两条好烟。但在这儿,在阜新附近,它成了某种感情的标价,轻飘飘的,却又沉甸甸的。
老张跟我念叨过他一个远房表弟的事。那小子从农村来阜新打工,在附近矿上开挖掘机,力气大,话不多。后来在某个同样闪着霓虹灯的晚上,认识了个在饭馆端盘子的姑娘。俩人都是一个人在外头飘着,租不起好房子,有时候周末碰上了,就会去那种小旅馆。老张模仿他表弟的语气,瓮声瓮气地说:“哥,那儿不嫌弃咱。” 是啊,不嫌弃。不嫌弃你一身煤灰,不嫌弃她满手油污。那小小的房间,像是个暂时的避风港,把外头的辛苦和白眼都关在了门外。
叁百块背后的温度
你说这阜新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它廉价吗?表面上看起来是。可你要是往里瞅瞅,那叁百块钱背后,藏着的可能是俩人凑出来的生活费,是他省下的一包烟钱,是她犹豫了半天没买的那支口红。那不仅仅是交易,更像是一种笨拙的相互取暖。我就在想啊,这感情的事,难道真能用钱多钱少来衡量吗?有钱人的浪漫是烛光晚餐和钻石戒指,他们的浪漫,或许就是这忙碌生活里,偷来的一晚安心觉,有人陪着说说话。
那姑娘后来生了场病,不是什么大病,但也得花一笔钱。表弟二话没说,把他攒着打算买新手机的钱全拿出来了。老张问他为啥,他挠着头,憋了半天才说:“她一个人,怪不容易的。” 你看,这阜新300元的情感故事里,关键的不是那三百块,是这“不容易”三个字。是因为都知道对方不容易,所以才想挤在一起,分一分那生活的重量。
再后来,姑娘老家有事,叫她回去了,说是可能不再回来。表弟去送她,在车站,俩人也没说太多话。表弟塞给她一个信封,里面除了车票钱,还有皱巴巴的几百块。姑娘低着头,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。这结局不算好,甚至有点苦涩。但这不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吗?哪来那么多圆满。
现在偶尔和老张喝酒,他还会提起这茬儿。我们都不会去评判什么,只是会觉得,在这阜新附近,在这日复一日的平淡和奔波里,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情感,反而显得格外真实。它们不张扬,悄悄地发生,又悄悄地结束,像夜里那盏霓虹灯,亮了又灭,但总归是亮过,温暖过那两个在冷风里相互依偎的年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