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武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灵武站旁胡同200元一回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51:39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台外的另一种人生

傍晚六点半,灵武火车站出口涌出最后一拨人潮。我蹲在出站口对面的小卖部门口,看着那些拖着行李箱的人匆匆走过。有个穿褪色工装的大叔在站前广场转了叁圈,最后像是下定决心似的,朝着车站西侧那条窄巷走去。那条巷子夹在两排老居民楼中间,墙上满是斑驳的水渍,几盏昏黄的路灯已经亮起。

巷口第一家是修鞋铺,老张头正在收拾摊子。我递了根烟过去,他摆摆手:“戒了。”然后朝着巷子深处努努嘴,“又来找素材?”我点点头。老张头压低声说:“刚才过去那大叔,一看就是来找活干的。这条灵武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说的就是巷尾那几家劳务中介。”

跟着往里走,炒菜的香味从各家窗户飘出来。巷子窄得只能容两个人并排走,晾衣绳横七竖八地拉着,还滴着水。第二家劳务中介的玻璃门上贴满了招工启事,塑料凳上坐着几个等活的人。穿西装的中介小伙子正打着电话:“放心,都是熟手,灵武站旁胡同200元一回这个价,包您满意...”

我推门进去,中介小王认出我来,示意我坐。墙上贴的招工单上,大多写着“日结200”的字样。有个四十来岁的女人正在登记,说她明天要去城南的物流仓库分拣快递。“干一天拿一天钱,心里踏实。”她说这话时,手上的老茧在登记表上磨出沙沙的响声。

巷子再往里,是家开了二十年的理发店。老板娘赵姐给我倒了杯茶:“这巷子啊,白天晚上两个样。”她说早上五六点最热闹,等着上工的人能把巷子站满。“都是实在人,挣辛苦钱。”她指着对面已经关门的店铺,“那家劳务去年搬走了,但老工人们还是习惯来这儿等活。”

晚上八点,巷子安静下来。我在老杨的炒面摊前坐下,他要收摊了,但还是给我炒了一份。他说起去年有个甘肃来的小伙子,在巷子里等了叁天活,最后是老杨介绍他去建筑工地当了小工。“现在那孩子偶尔还回来,说要把弟弟也带出来干活。”老杨把炒面装进饭盒,“这地方啊,说是灵武站旁胡同200元一回,其实装的是好多人的指望。”

巷尾的劳务所还亮着灯,白天那位穿工装的大叔正在签合同。中介耐心地解释工作内容:“在冷库搬货,十个小时,灵武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现结。”大叔认真地点点头,把身份证仔细收好。他走出门时,脚步明显轻快了许多。

夜色渐深,我站在巷口回望。那些亮着的窗户后面,是刚下工的人在算今天的收入,是劳务中介在整理明天的招工单,是炒面摊老杨在清点一天的收获。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默默输送着劳动力,也承载着最朴素的生计。

站前广场的灯还亮着,又一列火车即将进站。明天清晨,这条巷子还会迎来新的人群,继续上演对于生存、对于希望的故事。而“灵武站旁胡同200元一回”这几个字,在懂行的人听来,不是价格的标注,而是一个能找到活干、看到明天的地址。

推荐文章